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不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司机绝不敢搭不认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上车。你是我老乡,说了话我才破例的。”

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

“再仔细瞅瞅。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我一时没明白过来,但司机凶狠的眼神启发了我。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母亲喝不上小米粥,现在到天亮,我赶得到家了,学学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车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突然翻起浆来,又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文章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为了生病的母亲能吃上小米粥,连夜奔波在荒寂寒冷的沙

漠戈壁,虽然有幸搭上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却遭到了“我”与司机的误解的故事。

B.“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这句环境描写暗示青年即将像之前的搭车人一样干坏事,营造

了一种恐怖的氛围,推动了后文的情节的发展。

C.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那个要搭车的“青年”,而他的形象却是通过“我”和司机两个人物表现出来的。因此全文只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主要人物。

D.从全文看,我对搭车青年的情感经历了怜悯、痛恨、感动这样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完成了情节,完善了人物形象,与读者形成共鸣。

E.作者细写“我”与司机对那个青年的猜疑,其作用在于衬托,旨在形成反差,更加凸显那个青年的美好德行与善良人性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答:                                                                               

                                                                                    

3.小说以“翻浆”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答:                                                                               

                                                                                  

                                                                                    

4.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方面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8分)

答:                                                                              

                                                                                 

 

1.B C 2. 3.(1)“翻浆”本指春天积雪融化,道路出现泥泞、破裂和冒浆等现象,车辆难行。以“翻浆”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情景。(2)暗示情节。翻浆的道路使行车颠簸,后文青年绑包等情节都与翻浆的道路有关。(3)突出主题。“翻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震动,并为自己的狭隘和冷酷感到愧疚与不安。 4.①小说以我对青年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同情到猜疑.到厌恶,再到愧疚,感激。②层层铺垫、前后呼应:“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③悬念迭出,情节跌宕,吸引读者。青年的突然出现,引发人们的猜忌,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让读者急于读下去,了解事情的结局。④出人意料的结尾即欧▪亨利式结尾:青年在我眼申由偷包的贼变为恩人。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在震撼中解开悬念。使读者惊愕,给人深深的震撼与反思。(每点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6)是故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官   舍   竹

                             (北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①  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1.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这首诗用怎样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6分)

答:                                                                               

                                                                                  

2.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5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6分)

暴方子传

俞  樾

暴方子,名式昭,河南滑县人。祖名大儒,字超亭,官江西知县。方子以巡检指省①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时谭叙初中丞以苏藩护理巡抚,禁博禁妓禁食鸦片烟。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诸弊竟绝。谭公嘉之,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焉,诏军机处存记。会以母忧去官。免丧复至江苏,补吴县甪头②司巡检。清操愈厉,曰:“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

甪头司驻太湖西山。方子布衣芒履,徜徉山水间。遇先贤祠墓,每刻石表识之。又访求山中遗老诗文集,刻以行世。公事之暇,好读史,《史记》、两《汉》、《三国志》、《晋书》皆卒业。然性傲岸,喜凌上,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官罢后,饔飧不继,山中人争以米馈,未匝月,得米百馀石,柴薪膎菜称是。山中有秦散之者,为作《林屋山民馈米图》。

及归滑,贫益甚。

光绪二十年,倭事起,湘抚吴清卿中丞自请督师。方子喜曰:“伟哉此举,吾愿从之。”谒中丞于津门。中丞吴人也,见之大喜,拜疏言:“臣前丁忧家居,即闻甪头巡检暴式昭坚持节操,以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为惜。请开复其官,交臣差遣。”得旨:准留营差遣,俟有微劳,即行开复。方子乃从中丞出山海关。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中丞叹曰:“此人若为牧令,政绩必有可观矣!”

其明年,感疾,卒于关外,年仅三十馀,闻者深惜之。

[注]①指省:清代捐纳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不等吏部抽签分发,而由自己出钱,指定到某省去听候委用。  ②甪[lù]头:地名,在江苏吴县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会以母忧去官    会:适逢

B.每刻石表识之    识:认识

C.刻以行世        行:通行

D.俟有微劳,      俟:等到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暴方子廉洁的一组是(4分)(         )

①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            ②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

③举荐贤守令数人                    ④然性傲岸,喜凌上

⑤未匝月,得米百馀石,柴薪膎菜称是  ⑥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暴方子严于律己。他到江苏听候委用,补员为平望司巡检,但他生活俭朴,就连他的母亲也不能享受到美味。

B.暴方子在世三十多年,担任过一任知县,两任巡检,其间曾因冒犯上司被免官。光绪二十年,追随吴清卿去抗倭。

C.暴方子风雅好学。在苏州,他常常穿着布衣踏着草鞋游览太湖西山;在公事之余,喜欢读史书,《史记》等史书他都已通读。

D.吴清卿对暴方子的廉洁非常赞赏,认为他如果担任牧令,政绩一定有可观的地方。可惜第二年方子就因病去世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会以母忧去官             申之以孝悌之意

B.感疾,卒于关外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公事之暇,好读史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方子乃从中丞出山海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5分)

译文:                                                                              

(2)然性傲岸,喜凌上,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选自《工人日报》)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查看答案

默写:(共15小题,每空1分,错一个字该空不给分,共15分)

1、______________              _     ,王道之始也。

2、______________           __     _,善假于物也。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                  __。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             ,却匈奴七百余里。

7、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__      _       

8、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             ,用心躁也。

9、                                  ,不能十步。

10、锲而不舍,__________                     

11、谨庠序之教, ____________                _,

12、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                

13、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         ,则何如?

14、____________             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