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⑴ 词中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2分)
                                                                                  
⑵ 这是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⑴上片写梅花的遭遇(艰难处境):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下片写梅花的品格(托梅言志):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2分,只要写到关键词即可。) ⑵ ①上片以“驿亭”“黄昏”时候的“风雨”的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梅花冷落凄凉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②“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并非有意争春,“一任”“群芳”妒忌,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③最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④诗人全词以物喻人(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但“虽九死犹未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绝不媚俗的忠贞,自尊、自爱与自律。(以上四点任选两点即可,分别是手法、内容各1分;总结情感1分;若只写最后一点,得3分。) 【解析】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15分)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每次阁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天令怀素按鞫。按: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典:主管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受: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讽: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马怀素“处事平恕”的一组是(   )(3分)
①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
②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
③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④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⑤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⑥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怀素家境贫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

B.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人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

C.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武则天让马怀素按照诬辞审问,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

D.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求怀素假以官府的名义行(他们的私事),但怀素没有阿谀顺迎他们。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分)
                                                                                
⑵ 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第5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第13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第9章)
⑴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主张学以致用,学《诗》后,要把《诗》的思想运用到处理政事和外交活动中。

B.春秋时代《诗》在士君子语言交流中经常被引用,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C.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表达怨恨之情。

D.学《诗》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⑵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请概述孔子对学习《诗经》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请简述“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韬光养晦)的相关情节。(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三国演义》51~120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两项是(  )(  )

A.刘备入东吴招亲,孔明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锦囊,令其依计行事。第一个:一到东吴就拜会乔国老,使刘备娶亲的消息人尽皆知。第二个:对刘备谎称曹操打到荆州,让沉浸在温柔乡里的刘备及早返回。第三个:回荆州途中遇上东吴追兵,让刘备求孙夫人解围。

B.侍中王粲等人欲尊称曹操为“魏王”,曹操也越来越专权。伏皇后与汉献帝欲联合孙权刘备共同抗曹,将密诏交给穆顺,结果穆顺被曹操捉住。天不作美,风吹落帽子,曹操在其头发中找到伏皇后所书,秘密暴露。曹操追至后宫,杖杀伏皇后。

C.魏主曹丕病故,司马懿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曹睿封他为骠骑大将军,镇守西凉。诸葛亮根据魏延的建议,巧施反间计,使曹睿将其削职回乡,到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后,曹睿重新启用他。司马懿突发奇兵,擒获孟达,深得曹睿信任,加封为平西都督。

D.魏延脑后有反骨,孔明每欲斩之,因怜其勇而留用。他在临终之时授马岱密计,马岱依计附和魏延造反。魏延领兵来取南郑时,杨仪打开诸葛亮预付锦囊,出阵对魏延说,你敢连喊三声谁敢杀我,我就将城池给你。魏延大喊一声未了,就被身后的马岱斩了。

E.司马炎即晋王位后,引当年曹操借受禅的名义从汉献帝手中夺得政权的典故,要依样画葫芦,借受禅之名篡位。次日,司马炎带剑入宫,谴责曹魏篡夺汉室,逼魏帝曹奂让位。曹奂只好筑受禅台,捧传国玺。司马炎即帝位,国号打大晋,并赐曹奂自缢,魏遂亡。

 

查看答案

按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句子。
⑴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    (关汉卿《窦娥冤》)
⑵ 千里烟波,                    。……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⑶ 遥想公瑾当年,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⑷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微冷。
(苏轼《定风波》)
⑸          ,尽西风,季鹰归未?……倩何人唤取,         
(辛弃疾《水龙吟》)
⑹ 千古江山,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⑺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⑼ 蔺相如固止之,曰:“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