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中挣脱出来,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人数也更多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他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花丛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者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儿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沉浮中飞翔一生吧。

(选自《散文》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庄子的翅膀”的具体含义。(3分)

    答:                                                                         

2.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自己的“沉重”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3.“沉重是自找的”,结合原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答: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点?你如何看待?(3分)

 

1.“庄子的翅膀”指不慕名利、清心寡欲的思想,指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的自由思想。                                                                    (结合全文,找出与“庄子的翅膀”有关的语句,结合全文的主旨,分析作为题目的含义。)                                                                       2. 细致而真切地描写自己步入中年时陷入生活“沼泽”的沉重感受,意在激起读者共鸣,从而引出“庄子的翅膀”于现代人生活的重大意义,自然引出下文,与庄子“轻盈”的生活形成对比,为写“庄子的翅膀”作铺垫 。                                                                 (可从以下角度回答:一是这样写对局部的作用,二是这样写对全文的作用,三是这样写对文章结构的作用,四是这样写收到的阅读效果。)                    3.  作者认为现实生活给人带来的“生命的沉重”主要来源于人类对金钱物质的无尽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是别人强加于自身的,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                    (此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方法就是找到与作者的观点相关的语句,并从中选出作者得出这一观点相关的理由,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   最后一段表明作者既渴望拥有庄子那样轻盈的“翅膀”,挣脱现实名利的羁绊;又觉得人生在世,还应有一种现实思想,脚踏实地,与世沉浮。这是一种将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的矛盾思想,实际上是愤激之词,表现了作者陷入生活困境而不能自拔的深切无奈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其对庄子思想的崇敬,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强烈渴望。                                                                          (解答此题,应结合最后一段,概括出作者传达出的意思,然后结合现实,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10分)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4)穷且益坚,                            

(5)地也,                          天也,                                 

(6)                                 ?总是离人泪。

(7)寄蜉蝣于天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 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漂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最能集中体现这首元曲情感的是哪个词?请阐释其具体含义。(3分)

   答:                                                                         

(2)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庭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谴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4.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文中有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2分)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2分)

(3)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2分)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菌不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久不(考取)

(在)九月                      操童子(儿童)业

B.远(遭受)构害                      (逃脱)获回耗

彩彻(区域)明                      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如云

C. 而后乃今(凭)风                    (愤怒)而飞

      舆图换稿(样子、模样)                马儿迍迍(行动快捷的样子)的行

D.可怜(可惜)辜负好韶光              四五个总角(代指童年时代)的小厮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民日(补贴)妇卖儿

 

查看答案

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B.时有宦人密侍君者

C.童子何知

D.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