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踌躇 寒暄 国粹 恰如其份...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踌躇      寒暄      国粹      恰如其份

B、取缔      云宵      针灸      荒诞不经

C、怄气      磕头      车蓬      没精打采

D、驰骋      自诩      迢远      俯首帖耳

 

D 【解析】( A.“恰如其份”应为“恰如其分”B.“云宵”应为“云霄”C. “车蓬”应为“车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地壳/子弹壳      当家/螳臂当车      吭声/引吭高歌

B、刹车/一刹那      命脉/含情脉脉      血泊/淡泊明志

C、煞尾/煞风景      粮囤/囤积居奇      遂愿/半身不遂

D、倾轧/轧花机      宁愿/息事宁人      奢靡/靡靡之音

 

查看答案

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这是文章的一处败笔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  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析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的《过秦论》

(2)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6)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7)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欣少靖默,无竞于人                 竞:争斗

B、病自免,屏居里巷                   屏:隐退

C、弟徽被遇于高祖                     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             诣:去、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不以高卑见色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殿中礼乐所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