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每句...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每句2分)
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
答(1)                                       
(2)                                          
(3)                                        

 

(比喻疑问)例句: ⑴感悟是心的眼睛,读懂了多少尘封的历史?⑵记忆是心的储仓,积累了多少珍贵的往事?⑶回忆是心的双手,拾起了多少珍贵的从前?⑷自信是心的航灯,照亮了多少充实的灵魂?⑸理解是心的桥梁,化解了多少人间的仇恨?⑹理解是心的钥匙,打开了多少封闭的心扉?⑺眼睛是心的窗口,泄露了多少青春的秘密?⑻回忆是心的细线,串起了多少美好的故事?⑼拼搏是成功的基石,铸就了多少辉煌的历史?⑽宽容是心灵的针线,缝合了多少创伤的缝隙?⑾思念是心的原野,开满了多少相思的花朵?⑿时间是易逝的流水,冲淡了多少美好的记忆?(13)爱是心的火种,融化了多少坚硬的寒冰?(14)信念是人生的翅膀,飞越了多少曲折的险径? 以上均是从正面立意,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和启迪,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美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智慧享受。从反面仿写的: (1)贪婪是人生的绊脚石,绊倒了多少前程似锦的人?(2)彷徨是心灵的蛀虫,吞噬了多少美好的时光?(3)粗心是命运的盲点,错过了多少成功的机遇?(4)嫉妒是心的腐蚀剂,腐蚀了多少宝贵的友情?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的长句改为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这部为新世纪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奠基的好书搜集整理了许多以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为重点的既对史事有概要介绍又略有分析的能让读者得到探究语文教育规律的线索的研究资料。
答:①                             
                             
                             
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山浪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D.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节选)人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语文读本》第四册,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模棱两可,而一些专家却明确表示,对此无需大惊小怪。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7分) 
(1)                                 ,发尽上指冠。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6)把吴钩看了,           ,                 。(辛弃疾《水龙吟》)
(7)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查看答案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就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在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要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和情思。请借助这种方法描写有关“江南春天的雨”的画面。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