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4分)

   答:                                                                                                               

  (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环境的描写与诗人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4分)

   答: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徒单恭传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和,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    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臣逮事康宗              逮事:逮捕伏侍。

C、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    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会韩王亨改广宁尹        会:恰逢。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以金铸之                斜也以赃免

B、由是复用为会宁牧          斜也为相

C、海陵猎于胡剌浑水          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小题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③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短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诸葛孔明,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就好比古典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中国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正典”(canon)一词分别译自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意谓“量尺”或“量杆”。这表明正典是一系列在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可以用来比较和衡量其他的著作或教导(决定它们是否正确)。所以,如果说莎士比亚是西方正典的核心,那么,《红楼梦》则是中国正典的核心。

《沉酣一梦终须醒》辑录的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大师研读《红楼梦》的文章,编者加的副标题是“大师眼中的石头记”,但我认为,作者中除了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能称得上“大师”,其余的人是值得商榷的。这个选本的好处在于,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多领域、多视角和多方法研读《红楼梦》的文本,通过这一文本,我们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剧哲学”来评论《红楼梦》,得出“《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的结论,开创了“红学”史上的小说批评派;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则以《石头记》的内容情节和人物作为主轴,作了周密的实证和评论,得出了“《石头记》之为政治小说”的结论,重新树起了“红学”索引派的大旗;胡适不满索引派“猜笨谜”的方法,对曹雪芹的身世、《红楼梦》的版本进行考证和比较研究,开创了现代“红学”势力最大的“考证派”。而鲁迅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胡适小说考证特别是《红楼梦》考证的大段引用,可说是完全赞同,这在本书收录的《清之人情小说》里也有体现。总之,上述文章因为作者本身的“大师”头衔早已家喻户晓,没什么好说的,倒是其他作者的文章或启人疑窦,或引人深思,或耐人寻味,或别有洞天,所以值得一叙。

比如说,启功先生既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又是满清皇族后裔,所以他对《红楼梦》里的北京俗语、服饰形状、器皿的用途、官制以及社会关系,都有惊人的洞见。他认为;“薛宝钗终于做了宝玉的配偶,这固然有悲剧故事情节的必要安排,也实有封建家庭的生活背景。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钗是王夫人姐姐的女儿。封建家庭中,祖父祖母尽管是最高权威人物,但对‘隔辈人’的婚姻,究竟要尊重孙子的父母的意见,尤其他母亲的意见,因为婆媳的关系是最要紧的。贾母爱孙子宝玉,当然也爱外孙女黛玉,何况黛玉父母已死,贾母对她的怜爱,不言而喻会更多些。如果勉强把她嫁给宝玉,自己死了以后,黛玉的命运还要操之于王夫人之手,贾母又何敢鲁莽从事呢?宝玉的婚姻既由王夫人做主,那么宝钗中选,自然是必然的结果。这可以近代史中一事为例:慈禧大后找继承人,在她妹妹家中选择,还延续到下一代。这种关系之强而且固,不是非常明显的吗?另外从前习惯‘中表不婚’,尤其是姑姑、舅舅的子女不婚。如果姑姑的女儿嫁给舅舅的儿子,叫做‘骨血还家’,更犯大忌。血缘太近的人结婚,‘其生不蕃’,这本是古代人从经验得来的结论,一直在民间流传着。本书的作者赋予书中的情节,又岂能例外!”这个从民间习俗的角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解释迥异于以往从社会学或者政治学的视角作出的解释,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切近真实的喜悦。

再比如说,唐德刚先生是历史学家,他在红学方面的两篇重要文章分别是《曹雪芹的文化冲突》和《海外读红楼》,他提出《红楼梦》是由“听的小说”向“看的小说”转变的定型,这一观点与作家端木蕻良不谋而合。端木蕻良在《我看<红楼梦>》中认为:“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其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历史学家的识见与作家的感悟居然如此契合,这说明《红楼梦》承载的民族历史经验和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除此之外,精彩的地方还有民俗学家邓云乡对“打醮”的解释,周绍良先生对120回本《红楼梦》的坚持,高阳先生对曹雪芹创作的心理状态的揣摩……

 在这些大的研读点缀中,《红楼梦》就像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从内在的命意来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从外在的研读来看,可以是民俗学的深描,社会学的阐释,历史学的鸟瞰,文学家的感悟,以及小说家的遐想。在这里,研读的无限可能性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的无限可能性,“正典”通过人们获得新的命意,人们通过正典调校自己,这就是“正典效应”。(选自《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12日)

1.下列对 “正典”或“正典效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典”是每一个读书人必须读的经典著作,如古代的《易经》和西方的莎士比亚的作品。

B.正典是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它的权威性表现在它的完美和不容置疑。

C.“正典效应”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为显示自己的中国学问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的现象。

D.正典效应的产生是以正典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和人们特别是学者们广泛参与深入研读为基础的。

2.下列对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红楼梦》美不胜收,但如果在研究的关键点上作出错误的选择,就会走入迷途,所以研究的过程应该十分谨慎。

B.《红楼梦》承载的民族历史经验和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只有多领域、多视角和多方法才能领略她的魅力。

C.《红楼梦》内容博大精深,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和不同方法的研读者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

D.对《红楼梦》的研读,历史学家的识见与作家的感悟是契合的,可见尽管角度不同,最终结论总是一致的。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胡适小说考证特别是《红楼梦》考证的大段引用,可说是完全赞同,鲁迅应属于“考证派”。

B.启功先生从民间习俗的角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解释,与以往从社会学或者政治学的视角作出的解释结论迥然不同,更切近真实。

C.《三国》、《水浒》等都只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而《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

D.不管是大师们自成体系的研究,还是一般研读者或启人疑窦,或引人深思,或耐人寻味,或别有洞天的见解,都能赋予正典更大的魅力。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慧热心地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B.赤兔马原是西凉宝马,董卓因劝降吕布而将赤兔马赐之。吕布败守下邳时,部下盗得此马献给了曹操。后来曹操又把它赠给了关羽。关羽被杀后,赤兔马被马忠获得,献与孙权,孙权即赐马忠骑坐,赤兔马却数日不食草料而死。(《三国演义》)

C.当朵拉的父亲斯本罗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大卫私下订婚时,他非常生气,极力反对两人的相爱且否认两人的订婚的事实。朵拉去了帕特尼。而在这之后,斯本罗先生因中风死亡,大卫悲痛地写了一封信给朵拉,表示真诚的哀悼。(《大卫·科波菲尔》)

D.得知法庭要处死爱斯梅拉达,巴黎的流浪人、乞丐在克洛潘率领下纷纷赶来攻打圣母院,准备把爱斯梅拉达救出。(《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为什么我把可爱的中国拍成了我的心血之作?是因为在这个比较讲求物质和名利的时代,我在方志敏身上找到了精神共鸣。

B.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后,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在服务基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C.近年来,我国每年长篇小说的产量都在千部以上,创作速度堪称世界一流,但用评论界的话说,却是“庸作多,精品少。”

D.前苏联和美国曾经签署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于今年12月到期(又称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美已就此展开了多次谈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