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前消费的观念越来越被青年人信...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前消费的观念越来越被青年人信奉,贷款买车,贷款买房,随之而来的“负翁”遂成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

B.作为政策文件的起草者,李唯的发言立足于注重技术层面,当然不能和决策者的发言等量齐观,但大家认为更浅近易懂。

C.行政部门总是因循守旧,这是基于任何一个行政机构都有不可避免的惰性,因为它往往没有动力去主动改变既有政策。

D.人大代表在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时,要充分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做到胸有成竹,使工作具有针对性。

 

C 【解析】A范围不当,“耳熟能详”意思是“听得烂熟,那个详尽地复述出来。”只能够用于复杂的事物。而“富翁”只是两个字。B角度错误,“等量齐观”指“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即人们对两个不同的事物的看法,不能直接用于甲事物和乙事物的比较。C正确。D望文生义,“胸有成竹”是指“在做事前就拿定了主意,有通盘的考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边塞/塞翁失马   乘机/千乘之国    规矩/中规中矩

B.服帖/俯首帖耳   拙劣/茁壮成长    市侩/脍炙人口

C.给养/犄角之势   戕害/呼天抢地    提防/金榜题名

D.诙谐/天网恢恢   玩弄/弄巧成拙    辍学/绰绰有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两 块 面 包

欧·亨利

 

玛莎·米查姆小姐在拐角处经营一家小面包店(就是那个你往上走三个台阶,一开门,铃就玎玲玲玎响的那家小店)。

  玛莎小姐年方四十,银行存折上标明2000美元的存款,她还拥有两颗假牙和一颗同情心。许多结婚机会远不如玛莎的人都已结婚。

  有一位顾客,她一周要接待两三次,对这位顾客她开始有了兴趣。他岁值中年,戴一副眼镜,留着橙黄色的胡须,修剪得很仔细,说起英语来带着很浓的德国味。他衣服褴褛,上有补钉、褶皱,有些地方松胀不平,但人看起来却还清洁,彬彬有礼。他总是买两块不新鲜的面包——新鲜面包5分一块,而不新鲜面包则5分两块。除了陈面包外,他从不要任何别的。

  一次,玛莎注意到他手指上有几块红色和橙色污点,于是断定他是个正在拼搏的艺术家。毫无疑问他住在小阁楼里,在那里绘画,吃陈面包,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的好东西吃。想到这情景,她的同情心跳得更快了。为了证实她对他的职业的猜测,玛莎小姐有一天从屋里拿出一张削价买来的画,有意把它靠在面包柜台后面的架子上。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上有一座辉煌至极的大理石宫殿,还有一个女子在一叶轻舟上用手嬉水。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会忽略它。

   两天后,那位顾客又来了,而且确实注意到了这张画。“夫人,您这有一张很漂亮的画。”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一边包着陈面包,一边沉醉在自己的计谋中,“我真是太羡慕艺术和绘画了……您看这是一张好画吗?”

  那位顾客说:“色调不好,远近度不真实。早晨好,夫人。”

  他拿起陈面包,礼貌地鞠了个躬,匆匆忙忙地走了。玛莎小姐把画拿回到屋里。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多么温柔和善啊!能一眼就看出远近度来——却吃陈面包生活!但玛莎小姐认识到:虽然这很不幸,但天才在被承认之前常常要经过一番搏斗的。

  从那以后,她和这位态度和蔼的艺术家(即她现在所认为的他)总要聊一小会儿。他还像往常那样要陈面包——从不要块蛋糕、水果饼以及柜台里别的好吃的点心什么的。他看起来日益消瘦下来,并且很沮丧。玛莎小姐开始关心起来,她那颗同情心隐隐作痛,要给他那可怜的食品加点儿佳肴,可又无此胆量。她不敢冒犯他,因为她理解艺术家的骨气。

  玛莎小姐开始穿她那件缀有蓝点儿的丝绸衣服站在柜台后面。一天,那位顾客像往常一样进来,把镍币往柜台上一放,然后要他的陈面包。正在她伸手去拿陈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猛烈的警笛声和轰隆声,一辆消防车笨重地驶过。

  那位和善的顾客急忙跑到门前去看个究竟,谁处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这样做的。

  玛莎小姐灵机一动,抓住这个凑巧的机会。柜台底格放有一磅新鲜黄油,是几分钟前牛奶货主留下的。玛莎小姐用切面包的刀在两块陈面包上迅速切了两个很深的口子,塞进满满的黄油,然后再把面包夹紧。当那位绅士转回到柜台时,她像往常一样正用纸给面包打包装。

他们又非常愉快地聊了一会儿,然后这位顾客便离开了。

玛莎暗自微笑,她为自己有胆量的、大方的举动感到满意,但她那颗心却狂跳不宁。是不是过于大胆而有失体面了呢?她陷入沉思中,久久地想象他何时能发现她的小把戏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他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站在画架旁,上面铺着他正在画的那张画── 当然远近度是无可挑剔的。然后他要准备享用那干面包加水组成的午饭了。他要切那块面包了── 呀!玛莎小姐想到这脸一红。吃着面包的他会不会想到往里塞东西的那只手?

  他会不会……门前的铃响了起来,打断了她愉快的心情思绪。玛莎小姐叹了口气,赶忙走上前去因为不知是谁弄出了很大的响动。柜台前站着两个男子,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她以前从未见过),另一个就是那位和善的、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为了他,她那颗同情心只是在今天早晨才动了动情。

  他一反常态── 满脸通红,帽子扣在脑后,头发乱糟糟的,双拳紧握,在玛莎小姐面前凶狠地抖动着,对着玛莎。

   “蠢货!”他声嘶力竭地喊着,把玛莎小姐的柜台当做大鼓来鼓打。“你毁了我,”他喊道,眼镜后面那双蓝眼睛冒着愤怒的光芒,“我要告诉你,你是个爱管闲事的老猫!”

   玛莎小姐无力地靠在柜台上,一只手放在她那最漂亮的缀有蓝点的丝绸胸衫上。这时叼着烟斗的陌生人抓住那位叫喊着的顾客的脖领子“好啦,你说得够多了!”他把这暴躁的家伙拽到门口,然后又折回到玛莎小姐这里来。

  “想必应该告诉你,夫人── 他是布卢姆伯格,是我工作的那个单位的建筑设计师。为设计一座新的市厅大楼的建筑方案,他一直艰苦工作了3个月。他要拿它去参加一个有奖竞赛。他昨天用墨水描出了底线。你知道,一个设计师总是先用铅笔描好草图,当一切都完成以后再用陈面包把铅笔道擦去。”

  “布卢姆伯格一直在这里买面包。唉,今天── 怎么说呢,你知道,夫人,那黄油可不── 唉,现在布卢姆伯格的设计毫无用场了。”

  玛莎·米查姆小姐进了后屋,脱下缀有蓝点的丝绸上衣,又穿上了那件旧橙色毕叽上衣,然后回到柜台前坐了下来。

 

1.简要概括玛莎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答:                                                                            

 

2.请联系全文分析划线段落的作用。(6分)

答:                                                                           

                                                                               

                                                                                

3.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7分)

答:                                                                             

                                                                                

4. 这篇小说的结局很有特色。请联系全文,试着从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或主题揭示三者中,选择两个角度探究这种结局的艺术效果。(8分)

答: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5分)

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题)

(1)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8)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画    石  

刘商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哪知忽遇非常用①,不把分铢补上天!

注:①非常用:指补天的用处。《列子》曾记载女娲曾经炼五彩之石补天。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答:                                                                             

                                                                                 

2.题画诗往往是言在画中,意在画外,与画互补。既要写出画面内容,又要传达更深远的意义。那么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菱 溪 石 记

  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                   按:察看

B.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称:适合

C.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                   佚:遗失

D.亭负城而近                             负:靠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

吾常终日而思矣

 

A aA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石即刘氏之物也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

 

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

去以六月息者也

 

C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D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时过节玩赏,本文写作目的只是告诫世人不要玩物丧志。

B.菱溪石在刘金手中是私人藏品,在欧阳修手中供百姓观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说明二人境界悬殊。

C.刘金是一名勇猛之人,身处乱世,志向远大,事业有成,他收藏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

D.作者介绍了刘金在世时的盛极一时,后叙述刘氏后代泯然无闻之状,两相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兴废之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4分)

                                                                            

(2)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