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C.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D.无论是提高艺术品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品的优劣高下,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D 【解析】(A.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之一,搭配不当;B.杂糅,“具有……价值不可小视”杂糅。C.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成分残缺,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球员的美国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B.交易厅内全没有股市风云变化莫测、全神贯注、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C.别里科夫是一个《海燕》中海鸭与企鹅式的害怕变革、安居乐业,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知识分子形象。

D.市场经济的春风吹到了山里,城里人的衣服也冠冕堂皇地穿到了山里人的身上,久违的笑声在山岚间回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蚂蚁打伞

那是个闷热的傍晚,天阴着,没有风,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他站在一株枝繁叶茂的泡桐树下,心里面像有一堆蚂蚁在没头绪地四处爬行,抓不到,撵不走,躁得不得了。

他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这一点,从他的衣着打扮就可以判断出来。他在等一个孩子。

当然,那不是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在两千里之外的乡下,每年春节才能和他见一面。他真疼那个虎头虎脑的小子,他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规划过,但儿子一出生,他的心里就有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要让他读书,上大学,做个风刮不着雨淋不着的城里人。只要想起这幅蓝图,即便身子累散了架,他都能在梦里笑出声。

他经常梦到儿子。那个夏天,梦到的次数尤其多。

他实在是太想儿子了,便到离工地不远的这个小区看孩子们玩耍。小区绿化得不错,有一片宽阔的休闲区,休闲区里植满泡桐和月季,还有一座滑梯和两架秋千。放学之后,这里就成了孩子们小小的游乐场。那里边还真有个男孩跟他的儿子长得很像。后来他得知这个孩子名叫佳佳。

他很想跟佳佳说话,很想牵着他的小手走一走,他甚至还专门给佳佳买了一块巧克,但一直没有机会送给他,他怕被接送佳佳的老太太看见。

这一天,这个闷热的傍晚,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还是在滑梯旁,佳佳还是赖着不走。老太太像往常一样嫌佳佳淘气,只是,说话间,哈欠连天,她说:“我回家睡一会儿,不许跑远啊!” 佳佳听话地点头,老太太走了。临走前,拜托一个大点的孩子照顾佳佳,还将一把雨伞放在了滑梯旁边,叮嘱佳佳下雨了就打着伞回家。

他在泡桐树后面听得清清楚楚。过了几分钟,抬头再看,那老太太的脑袋果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阳台上。他的心里一阵欢喜。然而,当他走到滑梯旁,那个大点的孩子一直用警惕的眼光打量他,打量得他心里直发毛。

他想了几分钟,决定去再买一块巧克力来收买这个大点的孩子。不远处就有家小商店,他撒腿就向小商店跑去。

就在那几分钟之内,风来了,雨也来了。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他从小商店里出来时,雨点越来越密。他心里好失落,这么大的雨,孩子们肯定早跑回家了。

佳佳居然没有走,一个人站在雨里,好似在等着他。真是天赐的机会。他摸一摸口袋里的巧克力,大步流星走过去。

他唤了一声佳佳,因为激动,声音竟有些颤抖。佳佳将肩上的伞柄往后托了托,扑闪着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看着面前的陌生人,没有应声,而是很机灵地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他慌忙讨好地裂开嘴笑,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当然知道你叫佳佳。”

  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一说,他便信了。只见他伸长了小胳膊,将伞举过头顶,甜甜地说:“叔叔,你来,我这里有伞。”

他蹲下身,握住伞柄。忽然又听佳佳说:“叔叔,小心,不要踩到小蚂蚁,它们正在搬家,我在给它们打伞。”他这才发现,佳佳的伞下面有不少蚂蚁,雨来得突然,那些黑色的小精灵正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他问道:“为什么要给蚂蚁打伞?” 

佳佳回答说:“因为,老师说它们很善良,很勤劳,很辛苦,所以我要保护它们啊。”   ……

是一场阵雨,不过20分钟,雨点便稀稀落落了。在这20分钟里,他和这个叫佳佳的孩子分吃了两块巧克力。他问:“佳佳,你不嫌叔叔脏?”佳佳很干脆地说:“叔叔不脏,叔叔愿意给蚂蚁打伞,叔叔是好人。”

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从来没有人给过他如此真诚温暖的夸奖。他使劲仰起头,不让泪水落下来。

就在这时,他听见有人唤佳佳的名字。循着声音,他看见一个体态略显臃肿的男人。他认识那个男人。男人看见他,一愣。

还不等两个相识的大人答话,佳佳便拉住爸爸的手,让他蹲下身,指着脚下那一方没被淋湿的空地说:“爸爸,你看,小蚂蚁又开始劳动了,它们是勤劳善良的好动物对不对?刚才下雨时,我和叔叔一直在给他们打伞呢。”

男人低着头,看着地上忙忙碌碌的小蚂蚁,良久没说话。

男人越不说话,他便越局促不安,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终于,他嗫嚅道:“刘经理,我正好路过,我……”

男人没让他说下去,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走,去拿工钱。”

他是全工地第一个拿到钱的民工。他千恩万谢,一出门,眼泪就落了满脸,为儿子有了救命钱,也为自己躲过了一场劫难。

是的,他那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不久前出了车祸,生命无大碍,但肇事司机逃逸,他不得不缴纳昂贵的住院费。可是工钱一直拖着,任凭他磨破了舌头,也讨不回半分,要不是被逼急了,他那样的老实人断然不会决定铤而走险——去绑架建筑公司经理的儿子。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文中两次提到“闷热的傍晚”,为下文农民工成功讨回工钱作了一个铺垫。  

    B.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农民工对自己孩子的深厚感情,为下文农民工的所做所为作了合  

理化铺垫。          

    C.本文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佳佳”这一人物展开的,这个可爱的小孩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D.从“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从来没有人给过他如此真诚温暖的夸奖”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这个群体缺少社会关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E.本文情节丰富,顺序的记叙方法使文章顺畅自然,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

2.小说中的农民工是个怎样的一位父亲?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

 

                                                                                       

 

                                                                               

 

                                                                                                    

3.文中多次提到“蚂蚁”,请分析其作用。(6分)

 

                                                                                       

 

                                                                                    

4.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应该删掉。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                             ,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2)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杜甫晚年漂泊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此作了直接描述:“                               。”

(5)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①,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②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③。                                        (《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②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1.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毁中书令石显               毁:抨击

 B.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非:不是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独:难道

 D.章小女年可十二             可:大约

2.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                      

①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②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

③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④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⑤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⑥召见,言凤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⑦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A.①②⑦    B.①③⑥    C.④⑤⑦    D.③④⑥

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时他才被王凤举荐重新录用。

 B.王章虽然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凤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患疾病,和妻子诀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子儿女迁居合浦的结果,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蒙受了冤屈而同情他,包括王凤之弟王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5分)

                                                                                  

(2)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