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      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     

A.遏止   震荡   诧异                B. 遏止   震颤   惊诧

C. 遏制   震荡   惊诧                D. 遏制   震颤   诧异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孱弱    褴褛    窒息    安贫若素

B. 踌躇    忌殚    鹪鹩    无与仑比   

C. 微寞   棕榈树   硝石匠  陨身不恤

D. 缭亮   麋集   美伦美奂  唠唠叨叨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龟裂(jūn)  桀骜(jí)  槲寄生(hú)  长歌当哭(dāng)   

B.  缯绡(zèng)  分蘖(niè)  核苷酸(gān)    醴酪(rào)

C.  逶迤(wěi)  槭树(qì)  馥郁(fù)  寒噤(jīn) 

D.  槌子(chuí)  嘀咕(dí)  贫瘠(jí)战战兢兢(jī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社科文,完成下列各题。

宴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学者看来,宴饮可不是简单的饮食烹饪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我国考古学发掘证明,在远古时代,先后出现了两种宴饮的方式,第一种是竞争性宴饮,第二种是礼仪性宴饮。宴饮是早期部落(国家)的资源控制策略,是当时部落(国家)的贵族群体之间谋求更大利益和权力的工具之一,也是部落(国家)对外显示其“软实力”的方式。

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尉迟寺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宴饮的存在。陕西灵宝有一个西坡遗址,出土了距今5500―6000年的“宴会大厅”。这是一个83平方米的宴会厅,用于部落贵族举行盛宴。宴会规模之大,食品之丰富,令人惊叹。那么,在500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举行这样的盛宴,目的何在呢?原来,在新石器时代,部落内部还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部落之间的竞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宴饮也就成了部落之间进行竞争的一种“武器”。在食物极其匮乏的远古时期,一场盛宴是该部落实力强大的最好证明,对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软实力”。

进入了早期国家时代之后,宴饮的地位更加重要,出现了“礼仪性宴饮”。这时的宴饮高度重视用餐器皿的规格,餐具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变成了青铜器。伴随着社会关系出现裂变,宴饮也成为等级分化的标志。上层贵族希望通过大型宴会,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威望,获取拥戴,巩固现有的权力;另一方面,也借以彰显自身的高贵和富有,宣示其统治阶层的身份。到了距今约4000年前,作为“礼仪性宴饮”最高规格的“国宴”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早期国家举办盛大的“国宴”,能够宣扬国威,宴会越丰富、越奢华,说明这个国家越富足、越发达,从而震慑四方,不战而屈人之兵。

远古时代,食物是最稀缺的资源,谁控制了食物,谁就拥有了权力。早期国家最大的威胁,不是侵略,而是饥饿,国之根本就是食物供给。作为软实力的宴饮,与作为硬实力的军队一样,在早期国家的政治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竞争性宴饮”与“礼仪性宴饮”都有规模大、食品丰富的特点,都是“软实力”的体现。

B.在新石器时代,盛大的宴饮活动是部落贵族们在内进行权力争斗,对外宣扬实力的工具。

C.在早期国家时代,青铜器成为礼仪性宴饮的餐具,这说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飞跃。

D.宴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国家政治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根据文意,分条概述新石器时代的“竞争性宴饮”和早期国家时代的“礼仪性宴饮”有哪些不同?(7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10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4分)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2分)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