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各项中,对《子夜》《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各项中,对《子夜》《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这是工业巨头赵伯韬为了和吴荪甫一决雌雄说出的话。

B、双桥镇失陷,吴荪甫痛恨当局镇压不力,感慨鞭长莫及的他愤怒异常。在吴荪甫看来,振兴民族工业的伟业同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然而双桥镇治安负责者的无能令他联想到整个国家当权者的无能,这使吴荪甫的心绪更加复杂。

C、吴荪甫提议杜竹斋共同凑出五十万与赵伯韬进行抗衡,借着长沙方面张桂军的新发展,市场就会转向卖风。然而筹资做公债的提议又引起了杜竹斋对益中收购小厂的不满。吴荪甫便以收旧房加价钱粉刷装修之后再以好价钱卖出的道理作比说服杜竹斋扩充益中的股本。

D、他拆开信封,信是谢列宁写的,还附着一份公文,他的血顿时涌上脸孔,心脏也缩紧了。这就是关于卡秋莎案的批复。

经沙皇批阅后,“体恤下情,恩准所请”,马斯洛娃由苦役刑改判为流刑,在西伯利亚较近处执行。

E、“就是我想跟马斯洛娃结婚……”

“……我决定要求她做我的妻子。”西蒙松继续说。    

西蒙松把自己打算向马斯洛娃求婚的事情告诉聂赫留朵夫,对此,他表示坚决不同意。

 

A  E 【解析】A项这段话是吴荪甫听到莫干丞报告工人怠工的消息时一时懊恼之后又转变态度恢复雄心时说的。E项:聂赫留朵夫没有表示不同意。(5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1) 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3分)

答:                                                                               

                                                                                    

 (2)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3分)

答:                                                                                  

                                                                                   

 

查看答案

 

1.飞湍瀑流争喧豗,                      

2.                       ,侣鱼虾而友糜鹿。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6.                         , 而不知其所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意思是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说:“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

德国诗人歌德说:“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美国批评家罗伯特·林德说:“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请全面理解上面名言的含意,以“忠告”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一张海报,其中在用字准确、用词得体、语法规范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海  报

①为配合我校金帆文学社举办的“抒写青春,放飞理想”征文活动,②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欣赏和写作,③我们邀请了我县著名青年作家王朝刚先生莅临我校讲座。④时间为本月29日下午3时,地点在学校多媒体报告厅。⑤届时欢迎同学们勇跃光顾。

                                                              华侨中学金帆文学社

                                                               2011年6月16日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我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后来我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把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取材于《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这幅画。

B.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D.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E.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2.在不同时期,“那株巨槐”给“我”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我”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4分)

 

3.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