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①,阳喑②。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
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泮、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往取,缙裒③集数十百篇上之。
(节选自《新唐书·王维传》)
注:①下利:是一种病症。古医籍中痢疾与泄泻的统称。②喑,哑。③裒,搜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九岁知属辞 属:写作。
B.母丧,毁几不生 毁:哀毁,因居丧过度哀痛而损害健康。
C.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然:这样做。
D.别墅在辋川,地奇胜 胜:优美。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维九岁就会写文章,母亲去世后,他痛不欲生,丧期满后,他升官至给事中。
B.叛乱平定后,王维下狱。有人把王维的诗传到行宫,当时王缙已居显位,他请求降职来给王维赎罪。
C.王维的别墅在辋川,景色非常美,他和诗友在那儿游玩,但因信佛,后来他上表将别墅改为寺庙。
D.王维的绘画才能当世一流,他的画有不同凡响的境界,所以当时的文人学者都自愧弗如。
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议者不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 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
①轩:长廊。②楹:柱子。③赊:远。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分)
2.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颈联更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结合这两联中运用的任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具体分析其“妙”处。(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警惕文化全球多元主义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也进入全球化境域。在前一种全球化中,中国自强不息,很多时候是获益的。但面对文化的全球化,却是我们要警觉的。因为欧美的强势文化,会遮蔽我们民族很多优秀的东西。在这种背景下,简单地强调我们民族的东西,提倡多元主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这个文化的全球境域中,情况已经十分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全球多元主义。
②这种多元主义就是要把各个民族的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当成一种全球资本扩张的工具。我打个比方,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品牌,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一定会把中国的文化符号高举在前面的。比方说麦当劳、肯德基等,这是跟中国饮食传统毫不相干的美国快餐。但是它们现在炸油条,卖稀饭。麦当劳前任总裁说,我们就是要把各个地方的本土文化,结合在我们产品里头,成为一种多地方主义。这种麦当劳的多地方主义,就是要“吃”掉全世界。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孩子如果习惯了这种口味,将来吃油条,他会到美国快餐店去吃油条,甚至认为那才是正宗的中国油条味道。
③再好比电影《功夫熊猫》。这个功夫熊猫身上中国真正的武侠精神并不多,更多的是美国街头的嘻哈精神。再比方说,电影《阿凡达》拍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它里头吸收了很多东方泛灵泛神的思想,那些山水、那些景色,充满了中国的元素。但是我们要警觉的是,它所有的东西包装的都是美国式的家园观,最后还是那种西方式的救世英雄从天而降拯救濒临毁灭的家园。
④在这样的全球环境下,我们当代文化怎么办?再把门关上?做不到!老百姓也不答应。我认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我们主体的创造力量,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所谓主体精神,是指我们这个民族在创生新事物的时候,那个根源上的东西。它包括中国传统的智慧结晶,也包括100年以来我们吸收的西方优秀的成果,以及今天还涌现在我们生活中具有深度的思想精髓。
⑤如果这一点没有挖掘好、看护好的话,就很容易把我们的文化只当作一种旅游商品去展销。如果这样的话,外国人会替你来卖:他的功夫熊猫替你卖,他的阿凡达替你卖。就像是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那里充满了所谓的全球风情,有的酒店风格是埃及文化,有的是东南亚文化,有的是威尼斯文化,但精神只有一个,美国式的“胜者王”。
⑥文化跟别的东西不一样,它的果实很难量化。文化不可以治病,但可以养心,像细雨润物般养成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心灵。所以,文化的质量,在于它恰到好处的品质,而不是简单做加法。我们不能一味注重文化成果的数量,而是要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探寻与建设真正代表我们民族文化与尊严的东西。
1.关于“文化的全球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文化进入全球化境域时,简单地强调我们民族的东西,提倡多元主义,是远远不够的。
B.多地方主义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才是地道的中国文化。
C.《功夫熊猫》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武侠精神,《阿凡达》里头吸收了很多东方泛灵泛神的思想,那些山水、那些景色,充满了中国的元素。
D.有人表面上举着其他各民族的文化旗帜,实际上只是利用它实现其全球资本扩张。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麦当劳、肯德基出售中国传统食品,其目的是把中国的本土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结合在他们的产品里头,成为一种多地方主义,最终完成他们在中国的资本扩张。
B.在文化进入全球化境域的同时,我们民族很多优秀的东西可能会被欧美的强势文化遮蔽。
C.中国文化的主题精神,是指我们这个民族在创生新事物的时候,那个根源上的东西,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智慧结晶。
D.我们不能一味注重文化成果的数量,而是要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探寻与建设真正代表我们民族文化与尊严的东西。
3.联系全文,说说在文化的全球化环境下,应该如何建设我们的当代文化?请概括作答。(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蓦然回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功利性读书
祝勇
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实在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它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读得多。反过来,炫耀自己读破万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商务印书馆元老王云五先生仅仅将读书视为一种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读书就是一桩好玩的事情。一次轻松的自我放逐。无聊才读书,这话未必是错。因为正是读书,驱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月长似岁,闲情难忍,如何是好?友人凸凹便在随笔中答曰:“就依自家所好,想办法‘消闲’:可与同道饮黄酒,或串门子道短长,或网开一面与人对弈,或入歌厅卡拉OK……但诸多妙法均有局限,须有物质,须有党朋,须有这方面的技艺和兴味。若首无物质,次无党朋,又无技艺兴味,居家枯坐,便只有向书乞援。不管是什么书,只要读下去了,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
至于读书与人的精神境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干系,这个不敢说,因为许多大字不识一筐的普通劳动者,内心亦温暖如秋阳下的田野;而有些肚肠冷于冰雪的大奸大佞,倒是饱读过诗书的。话虽如此,读书总还不失为一件好事,好书总是引人向善的罢——但愿如此。但是引人向善也罢,丰富智慧也罢,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饭食使我们长大,而使我们长大的,却很难说是哪一天的饭食。故而,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或许正是出于爱书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语堂先生一样,讲求性情,反对功利。12月8日——暂时尚无法搞清是哪一年12月8日——林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题目是《论读书》,讲得痛快:“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本旨。”
林先生所谈之功利性读书,于今未绝,相反,倒是更丰富了。学堂中的本本主义只是一种,其他各种心态,多系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怕是连林先生都未曾料及。比如,为写作——当然,读书写作,本是一回事,读而后写,亦乃文人本分,只是,当下现炒现卖,做投机生意的,大有人在,常有炮制读书札记的高手,一本书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却早已挥就,急匆匆换稿费去了。这样对书,读与未读,区别不大;这样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几个银两。其次,装大瓣蒜,譬如某君,每每玄谈,皆胡言乱语,状若酒醉:“关于正在解构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文本的反向叙述以及一种强势的文化互证……”让人觉着比爱斯基摩人的语言还难懂,不禁喟叹:真有学问!好歹总算是一种自我包装罢,没准会蒙上哪个傻瓜蛋,祝他成功。再次,为图省事。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如去读些随笔小品,或者一些轻松的短构,甚至一些文摘或者妙言集锦,轻而易举,便“知道”了许多东西。时日一久,经典长卷,便愈发懒得碰触。于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便在布满蛛网的书架上熬白了头发,老黑格尔的坟头更是荒草成堆。最后,为赶时髦,人读我读,人云我云,怕是落伍,惟不考虑自我的失落。市面上流行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跟踪追击,步步为营,力是费了,“好”未必讨得到,无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一点,体会一下瞬间的浪漫罢了,待云烟散尽,眼前依旧空蒙。总之,跟着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图书馆高明。书有千种,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亦有千种,只有读到符合自家心性、气质与欲望的书,才能倍感精神之至美;盲从于他人抑或媒体的牵引,常常会白费光阴。冷书热读,倒是别显几分生趣。一本书倘出版三五年后还有人读,此书便可刮目相看了,因而,在顾准潮退后研读顾准,在“王小波热”冷却后品味“王二”,未必不是一件美事。时间差若打得巧了,一定会有大收获。
让功利走开,纯然为了取悦心灵而读书,那才真叫享受。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瑟瑟的清风里,书是妩媚的情侣,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更是幽畅的歌吟。书能让我们觉着活得很好,这就足够了。
1.第2段中有“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本旨”的话,那么林语堂所认为的“读书本旨”是什么呢?(4分)
2.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
②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
3.第3段中举例评述了“其他各种心态”,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一下哪几种心态﹙6分﹚。
4.请结合文章概括,作者对“功利性读书”有何看法?他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4分)
默写(12分)
1、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 邻之厚,君之薄也。 , , ,君亦无所害。
3、故木受绳则直, , , 。
4、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乃瞻衡宇, 。 ,稚子候门。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8、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9、聊乘化以归尽, 。
10、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
1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