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①、古人云:(“ , , ,)火不灭。”(《六国论》) 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①、古人云:(“                                                ,)火不灭。”(《六国论》)

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

③、(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⑥、重湖叠巘清嘉,(                          ,                       )  (柳永《望海潮》)

⑦、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舞榭歌台,(                     )(辛弃疾词)

⑨、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词)

⑩、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词)

 

 、古诗文默写(10分)  ①       略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

演 戏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股傻劲,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昏倒。我要证明什么?新加坡人的冷漠感?老实说,这个灵感还是来自长堤彼岸的一则新闻,一个记者,为了测试人的反应,与一个警察合作,他扮演抢匪,与扮演警察的警察在大街上追逐。结果他获得了满意的答案:没有人加入追逐的行列。由此而证明人类的自私等等,据说很是轰动。我请芬和我合作,我们扮演一对情侣,我们的目标是乌节路的一座购物中心。我们选择人最多的时刻走进去,然后按照计划,我仿佛喝醉了酒,一颠二摇就倒在地上。芬发出了尖锐的叫声,叫得蛮像的,多亏她练了三天的尖叫。这叫声果然奏效,一下子吸引了几个人上前来看。我虽然闭着眼,但两耳很清楚地听到皮鞋和高跟鞋的声音,心里稍稍感到温暖。“请你们帮帮忙,我的男朋友昏倒了。”芬以颤抖的声音说。她是我们戏剧团的成员,这点演技当然难不倒她。我正期待有一双强而有力的手,往我胳肢窝一夹,把我从地板上扶起来。然而,几分钟过去了,除了耳边嘈杂的声音外,那双手始终没出现。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芬的声音钻入耳根:“起来吧,戏演完了。”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周围的人还是那么匆匆忙忙,仿佛刚才那一幕未曾发生过。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尸,会不会有人走过去看一眼呢? 我们转移阵地到另一座购物中心去,如法炮制再昏倒一次,我始终无法接受那个叫做冷漠的现实。这次,倒有一对情侣上前来看几眼,不过也仅仅是几眼,什么话也没留下就走了。我正要睁眼的时候,一个洋妇(大约六十岁)走来了,我听见她问:“怎么回事?”芬说:“我男朋友昏倒了。”

“快送医院吧,需要我帮忙吗?”

 芬还没回答,我已经忍不住爬起来了,老妇有点惊异,我把原委告诉她,她笑笑走开。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涩。“还要试下去吗?”芬问。

朋友,你说呢? (选自新加坡怀鹰小小说集《哀悼青春》)

1.对小说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新闻记者所做的测试,之所以让“他”很满意,是因为“他”深信人类是自私的、冷漠的。

B.在乌节路的购物中心,芬的尖叫声吸引了很多人来关心她,这让“我”感到心里很温暖。因为虽然没有人来帮助“我”,但至少证明人们并不是冷漠自私的。

    C.小说最后,芬问“还要试下去吗?”不仅表达了她对这次试验的失望,而且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小说显得余韵悠长。

    D.本文深刻揭露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感情麻木、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黑暗的现实。

E.小说情节平淡无奇,布局谋篇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波澜,但由于内容反映了人道关怀这一社会性的问题,所以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至12题。(共14分,12题6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年,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居代雁门,匈奴    (防备)  B、赵王李牧            (责备)

C、王用臣              (如果)  D、悉习战           (统率、组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我之死,有子存焉

B、牧杜门不出,称疾     汝心之,固不可彻

C、李牧多奇阵           其印予群从所得

D、赵王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当立者公子扶苏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  )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③谨烽火,多间谍       ④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⑤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一句可以看出李牧虽是将领,但也任意设置地方机构,安排官吏;为了自己的军队也搜刮民脂民膏。

B、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C、“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虽然李牧最终打败了匈奴,但他把数千人作为诱饵,不怜惜他们的生命,可见他虽是良将,但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

D、“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明了李牧固执任性,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③、吾又何能为哉?     ④、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⑤、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①⑤∕②③④∕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⑥⑦

C、①④⑤∕②③∕⑥⑦          D、①②⑤∕③④∕⑥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B、“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席勒,法国的雨果、乔治•桑,英国的雪莱、拜伦。

C、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被认为是继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之后的最受世人欢迎的拉美作家。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