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3题。 风入松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3题。

风入松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①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①瘗:埋葬。

 

1.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词。

 

2.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听风听雨过清明”一句既点明了时令,又渲染出凄凉的氛围。

B.  “交加”一词用得好,写出在宛转的啼莺声中进入梦乡的无比惬意。

C.  下片写了风雨过后,天气放晴,词人依旧游赏林亭的所见所思所感。

D.  整首词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来表达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3.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写景,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1.怀人(思亲)  (1分) 2.B(3分) 3.上阕主要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写景。“听风听雨”从听觉角度写出凄凉的环境,“愁草”、“落花”、“柳丝”等是从视觉角度写凄冷的春景,“料峭春寒”是从触觉角度写春寒。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以下6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  __。(荀子《劝学》)

  (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5) 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 锦帽貂裘,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 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学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以下6题。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冯骥才

j清早醒来,不睁开眼,尽量用耳朵来辨认天天叫醒我的这些家伙们,单凭听力,我能准确地知道这些家伙所处的位置,是在窗前那株高大的七片叶树里边,还是远远地在房脊和烟突上。当然我不知道这些家伙的名字。我的家乡决没有这么多种奇奇怪怪又美妙的叫声。我的城市里只有麻雀。

  k有一种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调?后来我在十四区博物馆听鸟儿们的录音时,才知道这家伙名叫AMSEL。它长得并不美。我在闭目倾听它的鸣唱时,把它想象得美若彩凤。其实它全身乌黑的羽毛,一个长长的黄嘴。好似一只小乌鸦叼着一支竹笛子。

  l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叫声像是有人磕牙,另一种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但它们总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还有一种鸟叫得很像是猫叫。一天,它一边叫,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的猫”。

  m一位奥国朋友称这种清晨时鸟儿们的合唱为“免费的音乐会”。参加这音乐会的还有远远近近教堂的钟声。我闭目时也能听出这些钟声来自哪座教堂。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沉雄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却清脆而透彻。小教堂钟声的加人,常常使这“免费音乐会”达到高潮。然而,每每在这个时候,从窗子会溜进来一股什么花香钻进我的鼻孔。

  n五月里的维也纳是“花天下”。

  o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型的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就如同走进花的巢穴。按照惯例,城市公园年年都用鲜花装置起一座大表,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还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琴。于是,维也纳的灵魂:音乐与花,全叫它表达出来。

  p古城依旧的维也纳,也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开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两边的景物全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雅的房舍,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或是一个雕像……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的音乐会,到处的音乐家雕像与故居,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无声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所以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q有人说,真正的维也纳的音乐并不在金色大厅或歌剧院,而是在城郊的小酒馆里。当然,卡伦堡山下的那些知名的小酒店的乐手们过于迎合浅薄的旅游者的口味了。他们的音乐多少有点商业化。如果躲开这些旅游者跑到更远的一些乡村的“当年酒家”里坐一坐,便能够体会到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坐在长条的粗木凳上,一边饮着芳香四溢的当年酿造的葡萄酒——那种透明的发粘的纯紫色的葡萄酒更像是葡萄汁,一边咬着刚刚出炉、烫嘴、喷香而流油的烤猪排——那是一种差不多有二尺长很嫩的猪肋;忽然欢快的华尔兹在你耳边响起。扭头一看,一个满脸通红的老汉,满是硬胡茬的下巴夹着一把又小又老的提琴,在你身后起劲地拉着。他朝你挤着眼,希望你兴奋起来,尽快融入音乐。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经围着他的双腿起劲地左转右转,整个酒店的目光都快活地抛向他。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这才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r这座城市的所有街道几乎都是老街。铺路面的石块往往还是二百年前埋在那里的,如今有的已经磨成亮光光的石蛋,有的布满裂痕,像一张张古怪的脸。所有的老店都把自己一个世纪前开张时的年号镶在墙上,愈老愈显荣耀。当老店易主而转手他人时,也不会重新装修,因为古老的风格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气息。更不要说去干那种把老楼推倒重建的蠢事了。

s1995年奥地利政府决定与匈牙利合办世界博览会,并指定在空旷的多瑙河南岸开辟新区,像巴黎的拉德芳斯那样,兴建现代化的建筑场馆。但此举遭到维也纳人的反对。一种维也纳式的思维爆发了:我们生活得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拼命干?世博会一来,一定会扰乱我们的生活!故而举行全体市民公投表决,最终还是把世博会否定掉了。

(11)于是,维也纳依旧是鲜花、教堂、老街、施特劳斯的旋律和“免费的音乐会”。

 

1.第o段中 “绚烂的颜色好像是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喷发”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2.第p段中 “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第o段结尾写到“于是,维也纳的灵魂:音乐与花,全叫它表达出来。”第p段结尾又写到“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这才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简要说明理由。

                                                                       (3分)

 

4.对本文分析与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6分)

A.  第j段中作者单凭听力就能准确了解鸟儿们所处的位置,表明作者对此的熟悉和喜爱。

B.  第l段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鸟叫声的清晰与种类的丰富性。

C.  “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一句含蓄地表现维也纳街道的形态和安静整洁的特点。

D.  作者强调城郊小酒馆里的音乐的醇正是为了批判知名酒店里音乐的商业化和浅薄化的。

E.  维也纳老街充满着古老而不可复制的气息,与当地人对历史文化深深地关爱密切相关。

F.  作者借助本文,表达了对维也纳的无比赞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深刻反思。

 

5.第s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6.“圆舞曲”又译为“华尔兹”,节奏欢快、优美、流畅。作者以“维也纳的生活圆舞曲”作为标题,但并未在文中直接写到“圆舞曲”,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查看答案

 

电影批评

戴锦华

①电影研究、电影批评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个学科。早在半世纪以前,作为电影研究重要分支的电影批评,已开始脱离对电影工业的附庸,成为一种独立的写作和表意的实践。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尽管电影艺术已历经百年,却仍有许多人不相信“看电影”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相反,人们认定观影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这首先由于电影,尤其是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构成的基本特征,是隐藏起摄像机,隐藏起电影的叙事行为,使之充分“透明化”:有如透过一扇窗望见了窗外的风景。在银幕世界面前,电影视听语言的编码,难于为观众直观地发现、辨识,于是,人人都可以看懂电影。更为有趣的是,如果说,人们认定银幕上的故事如同现实生活的场景般“自动”地呈现,谈论、评价电影便如同议论社会生活中的有趣事件一样带着主观性和随意性。但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在谈论电影时却常常使用着相当“专业化”的术语。这种情形似乎只属于电影,而绝少出现在音乐、绘画、雕塑等古老的艺术之上。

③这无疑说明,电影这门年轻的、唯一一门人类知晓其诞生日的艺术,从一开始便作为大众艺术而出现。透明性、通俗性与娱乐性无疑是早期电影和绝大多数商业电影追求或试图保持的特征。而且,作为一个后来者,电影的确不断地从其他古老的艺术门类,诸如戏剧、音乐、美术、建筑,尤其是小说的叙事艺术中挪用其艺术手段。因此,人们似乎也可以无障碍地借助得自其他艺术的知识或常识,对电影作出“权威”的评论。

其中,人们关于电影的茶余饭后的“专业化”讨论,常常集中在电影片中的故事、情境、演员的表演是否“真实”的议论之上,仿佛“真实”是一个永恒存在、不言自明的参照系统。然而,关于同一部电影的真实与虚假的争论,正暴露了鉴定真实与否的标准并非客观、天然。这些关于“真实”的讨论无外乎建立在三个层面上:一是参照某种观念。如社会的观念、人生的观念和艺术的观念;二是参照某种诸如“我经历过、我知道”等有限的经验;三是某种艺术欣赏或文化消费的趣味与成规惯例。比如欧洲艺术电影的迷恋者指斥好莱坞电影浅薄、恶俗、虚假不堪,而好莱坞电影的热爱者却认为它逼真、细腻和优雅。

⑤而人们对电影表演的“自然”关注,固然是由于构成人们心理结构的对偶像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电影工业系统成功创造出的心理、文化消费需求。在好莱坞明星电影的黄金时代——20世纪30~50年代,围绕着电影工业的传媒系统,电影工业系统热衷于制造并传播种种趣闻轶事,以混同明星的个人的真实生活和他或她所扮演的定型化角色。因此观众对于演员、表演的关注远远大于对电影其他元素的关注。

⑥另一有趣的事实是,不同于其他古老艺术,电影批评几乎在电影出生伊始便出现。它在被世界认可为一门艺术,而不只是一种新奇杂耍之前,便已经开始为人们所阐释、所言说。人们早已发现,银幕世界并非透明,而更像是画卷,电影的制作者们用光作画,勾勒一幅幅迷人的画面。换言之,银幕世界是一处人为建构的幻想世界。电影只是“无限趋近于现实的渐近线”,而非现实本身。而电影研究、电影批评的意义正在于揭示电影的“书写”行为之所在。

⑦正由于是人类唯一知晓其生日的艺术,电影的谱系或出处,它的魅力与秘密,几乎在它诞生伊始便开始为爱恋电影的人们所追寻:电影是光影记录的戏剧?或是视听版的长篇小说?它的“生父”是科技、工业、商业还是艺术?它所唤起的狂热与迷恋究竟来自何方?于是,几乎与20世纪最伟大的叙事艺术电影成为最普及的大众艺术与巨型的文化工业的同时,出现了作为对电影的溯源与谜底的寻求的电影理论。

 

1.第②段中“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指                       (2分)

 

2.第②段中“自动”一词使用双引号的作用是                       (2分)

 

3.对第③段“人们似乎也可以无障碍地借助得自其他艺术的知识或常识,对电影作出‘权威’的评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因为电影艺术不断地借鉴其他古老的艺术门类的艺术手段。

B.  因为绝大多数电影都保持着透明性、大众性和娱乐性的特征。

C.  因为电影从它的诞生之日起便作为大众的艺术而出现的。

D.  因为人们对于其它艺术门类,诸如音乐、美术没有能力评论。

 

4.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分)

 

5.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中国大众“电影批评”的主要特点。

(1)                                   (2)                                 

 

6.“电影的确不断地从其他古老的艺术门类,诸如戏剧、音乐、美术、建筑,尤其是小说的叙事艺术中挪用其艺术手段。”,请举一部你看过的电影,并简要分析它运用了小说的哪种叙事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一座高山上有两间庙,甲庙的和尚们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们,常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甲庙的住持便好奇地前往请教乙庙的小和尚:“你们为什么能让庙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小和尚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甲庙住持正感疑惑时,忽见一位和尚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滑了一跤, 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过去,扶起他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擦的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也跟着跑进来带着歉意说: “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没有告诉您大厅正在拖地。”被扶起的和尚则愧疚自责地说:“都是我的错,只怪我自己不小心,走路太匆促了。”

前来请教的甲庙住持看到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4题。

石蚕

①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②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③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④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⑤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⑥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靠着它们在水中任意的遨游了。

⑦这些石蚕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⑧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⑨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⑩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11)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改动)

1.结合全文,简要回答第一段的作用。

2.本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写水甲虫?(4分)

3.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任选两种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谈谈石蚕的生存方式对你有哪些启示?(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