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3题。 “积”之为弊 杨于泽 如今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3题。

“积”之为弊

杨于泽

    如今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时兴的就是让问题堆积下去,堆积成“大事”,便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办之。比如集中拆除城市违章建筑、集中销毁假冒伪劣、集中“打拐”、集中侦破大案要案,这些无不贯穿着“集中”的思想。

    问题开始时当然是不大的,故而是不被重视的。待到问题积累成堆,小事变大,就像寿星头上那团赘肉,一旦过于沉重,有关部门就着急起来,必欲除之而后快。除掉后,便又心不在焉,岂知赘肉可能重新生长。如此反复,形成对一刀割除的“路径依赖”。单身汉是喜欢积累问题的,未洗的衣袜塞满墙角席底。孤家寡人一个,既没有父母约束,也没有妻儿监督,不必对任何人负责,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这是一种拖延战术,借此逃避每天的责任,图个清闲自在。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就来一次“大扫除”,这个周期,可能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    

    有些职能部门跟单身汉半斤八两,民众想解决问题,就得等待问题堆积如山,就得等待时机成熟。我们这里有些人,今天的事最好拖到明天。平时做事的,无人喝彩,甚至出了麻烦;平时不做事的,“集中”精力忙“大事”,领导重视,场面壮观。平时做事的可能被淘汰出局了,平时不做事的锦绣前程指日可待。

这样地积累问题。不是亟须祛除的积弊吗?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试分析文中“路径依赖”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积’之为弊”产生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说理方法上颇具特色,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①对小问题不重视,等小事变大,才急于集中处理,一刀切除。②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已经形成一种程式、模式、定式。(要从“路径”和“依赖”两个层面进行作答) 2.【答案】①对出现的问题不重视,采取拖延战术,责任意识不强,②率性而为,缺少约束、监督机制,③在用人机制上存在偏差,平时不做事、精力忙“大事”的人受到领导青睐。 3.【答案】①运用比喻论证,将积累成堆的问题比作‘寿星头上的那团赘肉’进行说理,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现在部分部门的办事模式;②运用类比论证,将责任心不强,工作拖延的工作作风和单身汉的生活进行类比,嘲讽了有些部门办事拖延作风和无责任心;③运用对比论证,将平时做事的和平时不做事的进行对比,凸显用人机制的偏差。(每点2分,要涉及特色和分析鉴赏两个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有人戏称“奇谋”为“掉包计”,试写出“奇谋”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实秋评价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试从“悲剧”和“多思想”两个层面分析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呐喊·明天》通过寡妇单四嫂子含辛茹苦抚养独子阿毛结果却痛失独子的故事,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B.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长期深深地埋藏在心里的爱国感情,这种感情到了“五四”时期才从心里奔放出来,像煤一样“重见天光”。

C.《边城》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D.《三国演义》中,马谡刚愎自用,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再加上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为对付司马懿率领的魏军,诸葛亮策划了一场“空城计”。

    E.《老人与海》中马诺林告诉桑地亚哥以后和他一起出海,一方面显示出他在老人的英雄气概的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同时也使失败中的老人感到了一丝的欢乐与希望。

 

查看答案

 

 

1.用斜线(/)给下面面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6处)。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日:“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2.“六艺”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除了上文提到的“御”之外,还包括“礼、乐、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技能。

3.试从两个角度概括赵襄主学御这一故事蕴含的生活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它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时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奋斗目标的预设不切实际。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富二代”那样的家庭帮助。

2.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                                     

3.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