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它看见一只蚂蚁正在急匆匆的赶路。狮子好奇地问:“小家伙,你这是往哪儿去啊?”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

狮子一听就来了兴趣,对蚂蚁说:“你给我带路,我来背你,我们一起去吧.”看蚂蚁面有难色,狮子说:“我跑得可比你快啊!”蚂蚁说:“狮子先生,不是我不带你去,你是到不了大草原的。”狮子生气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我去不了的地方?不就是山那边吗?你慢慢爬吧,我自己去了!”

狮子跑到了一座悬崖前,悬崖的对面就是美丽的大草原。但从悬崖到对面有数十丈,下面的峡谷深不见底。狮子犹豫了半天,也不敢拿性命开玩笑跳过悬崖,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去了。几天后,蚂蚁也来到了悬崖边。他顺着悬崖爬到谷底,又沿着对面的峭壁爬了上去,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大草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能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2009年全国卷Ⅰ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图中字母为黑色,其它图案为绿色。)(6分)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下面是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的文章《河南文化与河南文学》的结束语,请你试着替他补上最后一句话。要求文意连贯。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种东方神秘主义的倾向,我也是。

当我两眼注视着中国地图的时候,我好像觉得,周围的各省就像中国的躯体,而河南,则是中国的心脏。时至今日,中国的整个躯体健壮了起来,并且有不断健壮下去的趋势。但在心里,还是时时感到一种忧郁,一种悲怆的情绪。这说明,我们的心脏还不是完全健康的。

我觉得,当河南文化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才将是一个完全健壮的文化。

查看答案

 利用下面的四个词语描绘一种情景,要求恰当的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

冬天 雪   梅花 春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墙 梅苑

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意为了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的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山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为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么不会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

1.文章第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根据上下文,解释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2)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

3.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6分)

4.在文章最后,作者说“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 请结合教材中学过的人物(举两个例子),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论语·雍也》)

                  。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2)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       。”(屈原《离骚》)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