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

 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答案:(4分)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想体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答:恰当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按要求介绍“木棉花”。

木棉又名红棉、攀枝花。中国关于木棉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烽火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据说烽火树就是木棉树。

木棉通常3、4月份开花,木棉花较大,色彩橙红,极为美丽,可供欣赏。

广东人常以木棉花的花序或纤维作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垫;木棉花还可以做药,每逢春末采集,晒干,经拣除杂质和清理洁净后,用水煎服,可清热去湿;木棉的材质轻软,可供蒸笼、包装箱之用。广东人对木棉有着特殊的情感,就是因为它一直造福岭南。

木棉是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形有阳刚之美,树高可达25米,树冠常高出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因为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木棉被人誉为英雄树、英雄花。

木棉花是广州市和高雄市的市花,阿根廷的国花。

假如你以导游的身份带第一次到岭南的游客在广州旅游,在花朵盛开的木棉树旁经过,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木棉?(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4题。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分)

                                                                            

                                                                             

2.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分)

                                                                            

                                                                            

3.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工欲善其事,                。(《论语》)

《师说》中表明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师说》)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__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____________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