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 叶梦得② 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号东山)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

 

 

    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

 

 

 ①C(3分)     ②(5分)要点:诗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1分),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分),表达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意思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③春如旧,人空瘦,             。  (陆游《钗头凤》)

    ④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⑦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 莫 不 举 贤 或 以 治 或 以 乱 非 自 遁 求 同 乎 己 者 也 己 未 必 得 贤 而 求 与 己 同 者 而 欲 得 贤 亦 不 几 矣 使 尧 度 舜 则 可 使 桀 度 尧 ,是犹以升量石也。

(取材于《淮南子·缪称训》)

 

查看答案

 

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

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凡应试者,多先榜归。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岁以为常。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迁一老别驾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乎!”公笑而谢之。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

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

    注释:①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②别驾:官职名。③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绝倒:极为佩服

    B.同事者以年老慢之               易:轻视

    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然           烂:光鲜亮丽

    D.俱以游倦起                     晏:安逸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6ec8aac122bd4f6e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践华城,因河为池

 

 

逼视之,公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

       (春所公)家境极其贫寒,(他)教书可生活还是难以为继,家徒四壁。

    B.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

       (春所公)阅榜后,安然地看着新晋孝廉去赴宴,又买了几本好书,然后收拾行囊。

    C.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春所公)总是平易近人,所到之处他都被称为“龚佛”。

    D.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

闲居时听到不利于百姓的政令,春所公就去官府控告邑长令,言辞很是激烈直率。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所公性情从容,为人大度,别人待他横暴无礼,他也泰然受之。

    B.春所公质朴节俭,乐善好施,把所得俸禄,全部都用来接济百姓。

    C.春所公工于写诗,很有才情,游罢石洲,分韵记游之诗已完成。

    D.春所公年过七旬仍童心未泯,和晚辈诗词唱和,同嬉同游,其乐融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科学家对它们的抽象是创造的成果,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①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②艺术用创新的方法唤起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情感。

    ③唤起的情感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④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⑤科学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

    A.④②③⑤①     B.⑤①②③④     C.④②⑤③①     D.⑤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十月围城》剧组在北京召开誓师大会,制片人、导演和主演等十几位影帝影后级巨星都悉数到场,为电影上映造势。

    B.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主要目的是规范高校办学行为,遏止招生中介伪造学历证书的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

    D.法院认为,被告人以暴力手段围攻、阻止执行公务,并编造谎言蛊惑群众,诋毁执法人员.严重妨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