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5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5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3.小说的内容十分感人,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阅读感悟。(不超过30字)(4分)

                                                                              

4.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1分)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1分)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语言表述清楚得1分。 2.答: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语言表述清楚得1分。 3.参考答案:超越亲情的爱,是更美好、更高尚、更可贵的人间之情。(符合小说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1到2分。) 4.答: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 (探究要符合小说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5.答:小说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西西洛悉心照料并且为之悲伤落泪了五天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父亲,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都出人意料。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病人总是凝视着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爱心都使情节发展又在情理之中。语言表达准确得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填五空,多选则按前五空计分)(5分)

(1)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2)木欣欣以向荣,                 

(3)潦水尽而寒潭清,                      。俨骖騑于上路,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查看答案

 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查看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①,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②,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③犯御坐③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注] ① 玄纁:黑红色两种染料,这里指布帛。 ② 典司:主管,主管部门。 ③客星:外来的星座。④御坐:皇帝的星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物色:寻找

B. 我竟不能汝邪                       下: 使……屈于之下

C. 为谏议大夫,不屈。                 除:任命,授职

D.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特征:特别征召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直接表示严光“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3分)

①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② 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③ 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④ 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⑤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⑥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

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见识的人。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地说光武帝比以前

   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意识,他没有依从光武帝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                                                                             

(2)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                                                                            

(3)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

 

查看答案

 

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

——代序兼记李文珍先生

冯骥才

    ①我已经第二次接到旅美画家王公懿的越洋电话了。她用恳切而感人的口气“逼”我为一本书写序。其实,不用她“逼”我,我已经心甘情愿要为这本关于她的老师李文珍先生的书写序。

    ②今世之人,尤其年轻人,肯定不知道李文珍先生是谁。然而曾经受过他绘画教育者,却刻骨铭心地记得他。究竟承受怎样的大恩大德,才能够这样记住一个人?

    ③大约40年前,我经常和画友岳钦忠去李文珍先生家串门。他住在窄窄的宜昌道上一幢临街的小楼里。在我眼里他家那间四四方方10多平方米的客厅是一个小小的“美术沙龙”——当然不是真的沙龙。“文革”那时谁敢私设沙龙呀。不过是些常来的访者聊一聊艺术而已。他总坐在那张带扶手的椅子上抽着烟斗。无论谁进来或走掉,也很少起身。可能因为来到这小小“沙龙”的大多是他的学生。他在耀华中学任教美术,我不是耀华的学生,但我崇拜他。他那种带着浓重的后期印象主义影响的油画,在“文革”那个文化贫瘠而苍白的年代,叫我们这些求知甚切的年轻人,如沐清风,耳目大开。

    ④那时代的画儿全是好似吃了兴奋剂一样怒目挥拳的造反形象。但在他的画里却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日光下的河水、白雪覆盖的街道、葱茏或凋败的树木、默默行走着的路人,还有种种室内的“静物”……可是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却莫名地神奇与迷人;尤其餐桌上那个总剩着半杯茶水的玻璃杯,晶亮夺目得叫人惊奇。他赋予这些形象何种法术?是神秘的美还是生命?

    ⑤从今天的角度看,如果不是那个把日丹诺夫式的“现实主义”奉若神明的时代――如果换做今天――李文珍一定是一位独立画坛的杰出的大家。可惜,他的才华被那些荒谬的岁月长久地埋没并搁置一边。

    ⑥然而,李文珍先生却不逢迎时尚,在寂寞中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几十年里一直静静地躲在自己的心灵里作画。他那些凝重刚健又颇具灵气的心性之作,不可能挂在当时任何一个画展上,但他决不会为了世俗功利而矮化自己。这恐怕是那个时代一个有气质的艺术家仅能做到、又很难做到的。

    ⑦李文珍先生的个子虽然不高,腰板挺直而威风,鼓鼓的脑门下目光温和又镇定。虽然他是他的家庭艺术“沙龙”的主人,可说话不多。在他的“沙龙”里谈话很自由,或是谈论谁的画,或是对谁拿来一幅近作议论一番,或是说说笑话。李先生不喜欢长篇大论,对他的话我们却十分留意。他常常冒出一句话,一语破的,道中绘画某一本质。可是他从不教训式地把这些道理硬塞给我们,而是说出来叫人感悟。每每此时,我们都如获至宝。这是不是他的一种教育方式?

    ⑧他不是那种用自己个人化的模子翻制学生的教师。尽管他有很执著的个人画风,却从不强迫学生学他的画。他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气质,循循善诱地把一个个独特的个性融入美的法则,化为彼此迥异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教育最难得,需要教师的艺术视野宽阔,并善于启发。其实这才最符合艺术的本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就是个性。成就艺术首先是发现个性和完成个性。记得20世纪60年代,位于北京的几座国家级美术学院年年录取的新生中都有天津耀华中学的学生。他们都是李文珍的门徒,其中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很好的画家。然而,这些成功了的学生们更懂得老师的价值,不甘心老师只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还要为他在画坛找到理应得到的位置。

    ⑨在“文革”刚刚过去的1980年,他的学生们就自发地在天津解放路上的艺术展览馆举办“李文珍暨学生画展”。以众星捧月的阵式,将老师簇拥其间。我曾为那种情与义而感动,撰文相助。当时,李文珍先生还在世,如今李文珍先生已仙逝多年,身在天南地北的学生们又聚在一起,执意为老师再出一本图文并茂的画集,并纷纷写文章忆往事而尽心声。在1980年这些学生都正当盛年,如今多已年近花甲。依我看,1980年那次展览所努力的是为老师讨回艺术的公道,此次则是对恩师的一种悠长而不灭的怀念。今日怀念皆缘于昔日的情谊。但愿这样纯正的艺术和这种美好的情感,能为更多的人感知。

(选自《“本色人生――画家教育家李文珍”画集》,有删改。)

 

1.试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通观全文,李文珍先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探究李文珍先生的教育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