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耗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趁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决斗。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儿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没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小说结尾说“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你认为文中的“大家”具体明白了什么?(4分)

2.请简析划线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任选一小句作答)(5分)

(1)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

(2)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

3.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肇教授。有人则认为主人公应是文中的“我”。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1.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中重要语句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是教授用爱和智慧(1分),精心安排了那只其实没有水的水壶(1分),来激发大家走出沙漠的希望和信念,使大家面对绝境,不绝望,不放弃(1分),最终走出沙漠(1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 (1)①描写傍晚时分沙漠冷峻的景色;②渲染“我”与孟海等对峙的紧张气氛;③烘 托人物绝望时的悲壮心情。(答对两点即可) (2)①描写绿洲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②渲染舒缓轻松的氛围;③烘托人物找到水源 即将走出沙漠的轻松惬意心情。(答对两点即可) (该题的其他答案如能结合原文,紧扣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F。 【参考答案】 (1)小说的主人公是肇教授 示例:这篇小说从表面上看,写“我”的用笔很多,像是主要人物。但从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性格来看,肇教授更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肇教授是大家“走出沙漠”计划的设计者,在生命即将结束,预知计划未能实现时,却能选准接班人,使计划得以继续实施,最终实现“走出沙漠”的目标。全文表现肈教授先人后己、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而“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烘托肈教授而塑造的线索人物。 (2)小说的主人公是“我” 示例:肇教授虽是大家“走出沙漠”的计划设计者,但却未能在他带领下实现计划。只有我能够继承肇教授的遗志,机智地实施计划,用那只没有水的水壶刺激着队员走出沙漠的希望和信心,使他们在反复中仍坚持着自己心中的信念,把握生命的方向,没有绝望,没有放弃,最终实现“走出沙漠”的目标。“我”善于沟通和组织的能力,在复杂的矛盾冲突沉着冷静,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整个故事发展中表现得非常丰满。而肇教授的形象只是在插叙和侧面描写中展现,比较单薄。 说明:其他答案如能按以下强求,结合原文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①故事情节围绕谁展开;②主题通过谁表达;③主要笔墨花在谁身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国际与本土

春节的价值和象征性的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回首过去,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春节也在不变和变化中呈现了新的形态。

春节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切。一方面是中国的崛起造成的文化影响力和全球华人的力量的兴起已经使得春节越来越引起了国际的关注。“中国年”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变成了中国的重要的文化象征,逐步为世界所了解。虽然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远不能和圣诞节相比,但在世界许多华人移民较多的城市或社会中,春节也开始在华人社区之外产生影响。以往仅仅是传统的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现在往往已经成为当地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各国政要也都发表对于春节的祝福。春节在全球的意义的凸显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华人的结构随着三十年来来自中国大陆的新华侨的大量出现而产生了变化,大陆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被海外华人社区所接受,因此以大陆的文化为特色的过年方式如春节联欢晚会就成了全球华人过年的主流形式的一种,和传统的过年的方式如舞龙舞狮等融合之后,形成了全球春节文化的新形态。另一方面,过年的意义在今天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的时刻更加凸显了出来。国内的“过年”的气氛也一年浓似一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春节被简化为“过革命化的春节”。而八十年代时,在现代化和西化的浪潮中,春节的文化和认同的意义也还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强化得如此之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春节的意义,越来越强调在这一时刻的文化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当然,春节的国际化还仅仅限于华人和对于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还难以变得更普及。它还不能在全球获得更多的影响力。这当然和中国文化的现实的处境有关,其全球的传播和理解还有不少局限和问题。因此,如何推展春节的文化含义,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意义和价值,还是一个现实的困难。关于春节的那些中国文化的积淀,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体认,这其实对于全球的跨文化对话具有高度的意义和价值。让人们了解春节的趣味和活力,还需要全球华人社会更好地努力。

春节在国内的传统意义得到了相当大的弘扬和发挥。当然也造成了返乡和回家的诸多困扰和问题,造成了春运的巨大的压力。现代所要求的是高度的流动性,是跨越边界的需要和人的高度的灵活性,这和传统的归乡的感情的关系是复杂的。今天的春节热说明中国社会的本土因素在当下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展现。从这一点上看,如何回应这样的感情和精神的追求就是社会需要认真探究的。

(作者:张颐武  本文有删节)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A.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

B.中国大陆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成为一些地区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春节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的文化象征,并为世人所了解。

D.在过去,春节的文化和认同的意义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不断强化。

E.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远不能和圣诞节相比,但正在不断扩大影响。

2.下面选项不属于“春节新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各国政要发表对于春节的祝福。

B.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

C.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全球华人过年的主流形式。

D.春节开始在华人社区之外产生影响。

3.从全文来看,春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的关切”的原因有哪些?(4分)

4.结合文意,概述应如何解决春节面临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4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日月之行,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_____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农桑                  督促

B.卒奏其事                搁置

C.遣校尉数辈宝左顺门      邀请

D.命有司以礼问            看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会诸生学宫            ②受知李东阳

B.①杖巫遣之              ②宝三岁

C.①宝至京,绝不通        ②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D.①行计口浇田法,备凶荒  ②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

①峻却之      ②独无宝迹      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    ⑤欲使宝劾之    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②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减排法案专门设计了一个逃避责任的“后门”——抵消政策。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通过实施抵消项目,来获得与其他减排工厂一样的碳信用额度。美国的民主制度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典范,但在遇到诸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类需要一个发达国家承担历史和现实责任的时候,美国民主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政治家们就缺少那种勇气和担当精神。他们为了选票和自己所代表集团的利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抵消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美国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

②抵消政策允许那些不能直接减排的工厂通过在其他方面作出努力来获取同等的碳信用额度

③从而把一个大国应有的国际责任置于脑后

④并将减轻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转嫁给全世界其他国家

⑤往往会作出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决策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⑤④③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④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