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这4颗卫星被命名为木卫1、木卫2、木卫3和木卫4。这个发现为打破“地心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若将木卫1、木卫2绕木星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木卫2的轨道半径大于木卫1的轨道半径,则它们绕木星运行时( )
A. 木卫2的周期大于木卫1的周期
B. 木卫2的线速度大于木卫1的线速度
C. 木卫2的角速度大于木卫1的角速度
D. 木卫2的向心加速度大于木卫1的向心加速度
把甲物体从2h高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L,把乙物体从h高处以速度2v0水平抛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不计空气阻力,则L与s的关系为( )
A. L= B. L=
s C. L=
s D. L=2s
如图所示为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且质点运动到D点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恰好互相垂直,则质点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经过C点的速率比D点的大
B. 质点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小于90°
C. 质点经过D点时的加速度比B点的大
D. 质点从B到E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
如图所示,在皮带传送装置中,皮带把物体P匀速带至高处,在此过程中,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 B. 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
C. 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 D.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区域oabc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2T;第一象限内有沿-y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4.0×105N/C.已知矩形区域oa边长为0.60m,ab边长0.20m.在bc边中点N处有一放射源,某时刻,放射源沿纸面向磁场中各方向均匀地辐射出速率均为v=2.0×106m/s的某种带正电粒子,带电粒子质量m=6.4×10-27kg,电荷量为q=+3.2×10-19C,不计粒子重力,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
(2)放射源沿-x方向射出的粒子,从射出到从 y轴离开所用的时间.
(3)从x轴上射出的粒子中,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路程为多少?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导轨P、Q间的距离 L=0.5m,垂直于导轨平面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T,垂直于导轨放置的ab棒的质量m=1kg,系在ab棒中点的水平绳跨过定滑轮与重量G=3N的物块相连.已知ab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电源的电动势E=10V、内阻R=0.1Ω,导轨的电阻及ab棒的电阻均不计.要想ab棒处于静止状态,R应在哪个范围内取值?(g取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