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属于生命...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生命系统中各个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D.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 【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A.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生命系统中单细胞生物体既是个体也是细胞层次,不具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B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C错误;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如植物无系统层次,D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研人员对野生型玉米(DD)进行诱变处理,得到隐性突变体(dd)。将野生型和突变体进行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亲本组合

DD♀×dd♂

1 组的 F1♀×dd♂

dd♀× DD♂

3 组的 F1♀× DD♂

发育异常种子的比例

4978%

5086%

0%

0%

 

 

1)本实验中,13 组实验互为_____实验,母本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均为_____

2)据 1~4 组杂交结果分析,只有 12 组子代中出现 50%发育异常种子的原因是_____

3)利用1 组中的F1 进行自交 F2 发育正常种子的基因型的比例为DDDddd=20312847621(约为 341),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科研人员做了分析。

①由于发育异常种子的基因型无法检测,因此基因型为________ dd 的发育异常种子 无法统计到 F2 中,因此结果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②基因型为 DD 的种子有 2031 个,理论上发育正常的 dd 种子应该约为________个, 远大于 621,与实际数据不符。

4)综合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推测,除了种子发育异常外,Dd 两种雄配子的比例异 常也是导致 341 分离比出现的原因之一。请在中填入基因型及百分率,在(    )中填入 百分率,完成解释上述现象的遗传图解。

________

5)上述研究发现了d 基因与种子发育的相关性,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________

 

查看答案

湖泊中含 NP 的无机盐含量过多,会引起水体污染,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 湖泊进行清水态向浑水态的转换,如下图所示。

注:圆点代表浮游植物

1)在湖泊中,底栖植物与浮游植物会竞争_____,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有_____

2)在湖泊中,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和以底栖植物为食的鱼类分别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湖泊由清水态向浑水态的转换过程是群落_________ 的过程,据图可知,该过程中湖泊植物的变化是________

3)清水态湖泊中无机盐浓度低,透光度高,随着含 NP 的无机盐增加,清水态湖泊植物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4)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处于浑水态,为了重现“水清出石鱼可数”的清水湖景象,结合本文信息,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修复方案,至少写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

 

查看答案

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的?

光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能量,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如茎的伸长、开花诱 导、对病虫害的防御等。早期研究中,科学家用红光及远红光短时间交替照射莴苣的种子, 然后放在黑暗中三、四天,发现最后一次照射红光的种子绝大部分都能发芽,且生长得非常 好,而最后一次照射远红光的,绝大部分都不能发芽,因此推测种子里含有一种能区分红光 和远红光的物质。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就是光敏色素。

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内同时存在非活化、活 化的光敏色素(分别简写为 PrPfr)。光敏色素蛋白一旦被红光激活,暴露出核定位信号, 即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科研人员提取了红光处理前、后的野生型及光敏色素突变体植株的 RNA,通过比对发 现,光敏色素调控表达的基因种类发生了改变,并且部分 mRNA 发生了选择性剪接。科研 人员还发现,光敏色素还诱导了部分基因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即转录起点发生了变化,产 生的 mRNA 比正常情况下多了一段 5’端序列。对部分不同长度的 mRNA 翻译产物定位研究 表明,较短肽链折叠的蛋白质大多定位于细胞质基质,而更长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在胞内 的定位主要在叶绿体,也有部分蛋白质定位在细胞核、细胞膜结构等以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震荡。研究光敏色素作用机理,有利于理解光信号对植物体生命活动的精密而有序的调 节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在细菌基因组内也存在类似光敏色素的感光蛋白,可以帮助细菌产生趋光性以获得能量, 还参与昼夜节律、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等生理过程。对各类生物的光敏色素的研究,从 进化角度认识生物对于光的感知,利于人类深入理解生物体适应环境的精妙之处。

1)光敏色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由于远红光诱导光敏色素发生_________ 变化,使其转化为________Pr Pfr)形式,因此最后一次照射远红光的莴苣种子,绝 大部分都不能发芽。

2)根据资料所示,以下说法或推测正确的是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光敏色素能同时接收红光和远红光的信号诱导,说明该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bPr 暴露核定位信号,可以被相应分子转运并且通过核孔的选择作用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c.光敏色素介导的基因转录过程中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根据文中信息,概括光敏色素介导的调控植物体生命活动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

4)对光敏色素的相关研究可以应用于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用于培育富含花青素的蔬菜品种,促进新物种的产生

b.通过不同波长的光的组合,促进药材中特定有效成分的生成和积累

c.提高特定波长的光的循环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d.通过研究光敏色素在不同物种的异同,为进化提供依据

e.细菌的致病性机理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

 

查看答案

人体肠道中定居着很多细菌,构成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影响非常广泛。科研人员利用小鼠对肠道菌群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从生命系统层次角度看,肠道菌群属于_____

2)研究发现,T 基因敲除会导致小鼠出现一种白血病,表现为单核细胞数量增加现象(简称 PMP)。科研人员将如图所示的四组小鼠连续培养 40 测定得到图示的结果。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白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 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依据实验结果推测______________

脾脏是小鼠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多种免疫细胞定居于此。进一步研究发现 T 基因敲除小鼠的脾脏中存在肠道菌群,而野生型不存在。据此推测 T 基因敲除导致肠道屏障出现缺陷,_____

3)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炎症因子 IL-6,往往会导致 PMP。科研人员假设:“进入内环境的肠道细菌通过诱导免疫细胞产生 IL-6,引起 T 基因敲除小鼠产生 PMP”。 为验证该假设,某小组设计了用抗生素清除肠道细菌的研究方案(如下表),请评价该方案并加以完善。

组别

研究对象

抗生素处理

检测指标

野生型小鼠

 

IL-6 含量

T 基因敲除小鼠

 

 

__________________

4)当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时,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便会引发白血病,对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某宣传公众号刊出题为惊人发现,肠道细菌可导致白血病!的文章,你认为这一题目是否误导公众?请你拿起科学武器做出点评__________________(限 100 字以内)。

 

查看答案

科研人员以马铃薯为材料研究膜蛋白S在植物体内糖类物质运输及分配中的作用。

1CO2 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中形成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过程转化为淀粉储存或以蔗糖形式运输至其他非光合器官利用。因此,叶片是光合产物的“源”,而_________ 等器官被看作是“库”。

2)科研人员从马铃薯细胞中提取RNA,经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蛋白S 基因。将蛋白S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导入马铃薯体细胞,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得到蛋白S低表达或不表达的转基因植株。测定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的块茎重量和成熟叶片中糖类含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较,转基因植株的几项生理指标变化的原因是_____

3)研究发现,叶片合成的糖类经过韧皮部运输至块茎,韧皮部细胞膜上有蛋白S 为了验证蛋白S的功能,科研人员获得蛋白S基因过表达的韧皮部细胞进行研究。

将蛋白S基因过表达的韧皮部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14C标记的蔗糖缓冲液中,一段时间 后,韧皮部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快速升高,并且显著高于蛋白S基因正常表达的细胞。据此推测________

科研人员进一步推测,蛋白S转运糖的过程是利用H+的浓度差跨膜转运过程,请写出 验证该推测的研究思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