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草地中部分绿色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结果(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罗 | 3.0 | 2.1 | 1.1 | 0.3 | 0.1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灰绿藜 | 3.2 | 2.8 | 1.7 | 1.3 | 0.6 |
(1)估算种群密度时,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表中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调查结果表明其中________具有生存优势。
(3)若某种入侵植物的种群起始数量为N0,每一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则在理想条件下,5年后种群的数量可以表示为_____,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符合________曲线。
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抗体A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增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下丘脑和垂体能及时有效地调节甲状腺的分泌量,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调节。
(3)图中细胞Y是______细胞。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在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及细胞Y的增殖分化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4)据图分析可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属于________疾病。
为了探究补光(是指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额外补充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科研人员在适宜温度的玻璃温室中,用强度相同的三种单色光对植物进行补光实验,各组补光时间段、时长均相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实验中,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应保持相同,这些因素属于实验的______变量。在各波长的补光实验时,从8:00-11:0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速率均逐渐增大,原因是______的强度逐渐增大。
(2)图中最可能表示绿光的是_______nm的曲线。为了研究补充单色光后,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是否发生了改变,需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分离色素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数据不能得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C.动物的特殊行为,可以为同种或者异种生物传递信息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往比较弱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表现出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B.植物的向光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可加速叶柄和果柄细胞分裂,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2)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病毒均可进行逆转录
B.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对连接
C.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