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

B.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甲图所示

C.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如乙图所示

D. 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C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表示互利共生,乙图表示捕食,丙图表示竞争,A正确;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为互利共生,如图甲所示,B正确;乙图是捕食关系图,而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C错误;丙图初期两种生物数量都较少,因此竞争较弱,随着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强,竞争中有一种生物失败消失了,因此最终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又减弱,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 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 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 值)应为200

 

查看答案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 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 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 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查看答案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标记数

初捕

50

28

22

50

重捕

50

32

18

10

 

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 只/hm2

B.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C. 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 两次捕获期间,若有较多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则统计数据就不准确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 ①③⑤ B. 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④

 

查看答案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