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转座子是指一段可移动DNA片段,可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或不同染色体之间发生转移...

转座子是指一段可移动DNA片段,可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或不同染色体之间发生转移。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研究人员利用已知序列的Mu转座子对雄性不育玉米植株进行了系列研究。

(1)转座子插入可导致基因断裂,发生突变,利用雄性不育玉米植株Mo17和具有Mu转座子活性(有相应的转移酶,使转座子能移动)的玉米植株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最终获得育性恢复突变体(无转移酶,转座子不能移动),用H表示Mu插入的染色体。突变体植株通过___产生2种类型的花粉;含h染色体的花粉败育,含H染色体的花粉育性恢复。将该育性恢复突变体植株自交,子代的育性表现为:____。进一步观察发现,授粉16天后,果穗上出现了种子致死现象且比例为50%,则致死种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

(2)提取育性恢复突变体与___的DNA进行比对,仅突变体植株含有的特异片段即为___,再将其两端的碱基序列与玉米全基因组比对,最终确定了导致雄性不育的基因rp16。

(3)进一步研究发现,rp16基因决定育性的机理如下图所示,图中①表示___,②发生的场所是___。由此可见,花粉的育性是由____控制的。据图推测Mu插入导致育性恢复的原因:__

(4)显微观察发现,正常发育的种子可清晰地观察到2-3层BETL细胞(向籽粒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致死种子BETL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据此推测(1)中的种子致死的原因:___

(5)将上述育性恢复突变体与另一育性恢复突变体杂交,发现无种子致死现象,说明两种突变体导致育性恢复的基因是____基因。

 

减数分裂 均可育 H/H 不育株Mo17 Mu转座子 转录 核糖体 细胞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 Mu插入引起rp16基因突变,不能合成rp16蛋白,从而抑制不育蛋白的合成,使花粉的育性得以恢复 可育基因纯合导致BETL细胞层不能正常形成,从而中断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运输,种子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死亡 非等位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处于赤道板上;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4.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一分为二;5.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7.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 DNA在细胞核或者线粒体中转录成mRNA,带有氨基酸的tRNA在细胞质中将mRNA上的密码子翻译成肽链,肽链再经过装配成为蛋白质。 (1)花粉属于配子,故突变体植株通过减数分裂产生2种类型的花粉;含h染色体的花粉败育,含H染色体的花粉育性恢复。推测该育性恢复突变体植株基因型为Hh,由于h花粉败育,故自交子代基因型有HH和Hh两种,其均表现为可育性。进一步观察发现,授粉16天后,果穗上出现了种子致死现象且比例为50%,则致死种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H/H。 (2)育性恢复突变体接受转座子Mu,Mu插入导致基因断裂,发生突变,故提取育性恢复突变体与不育株Mo17的DNA进行比对,仅突变体植株含有的特异片段即为Mu转座子,再将其两端的碱基序列与玉米全基因组比对,最终确定了导致雄性不育的基因rp16。 (3)图中①表示转录,其场所是细胞核,②表示翻译,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图示可知ORF蛋白的表达有两处,一是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而是线粒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故花粉的育性是由细胞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控制的。据图推测Mu插入引起rp16基因突变,不能合成rp16蛋白,从而抑制不育蛋白的合成,使花粉的育性得以恢复。 (4)显微观察发现,正常发育的种子可清晰地观察到2-3层BETL细胞(向籽粒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致死种子BETL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据此推测(1)中的种子致死的原因:可育基因纯合导致BETL细胞层不能正常形成,从而中断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运输,种子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死亡。 (5)育性恢复突变体与另一育性恢复突变体杂交,发现无种子致死现象,说明两种突变体导致育性恢复的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人员利用HepG2细胞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1)HepG2细胞是一种肝癌细胞,具有_________的特点,该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免疫发挥免疫监控和清除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量_________,无法被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

(2)来那度胺对HepG2细胞毒性的研究

将HepG2细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DMSO溶解的不同浓度的来那度胺溶液,24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实验结果如下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浓度/μmol·L-3

0

1

5

10

15

20

细胞存活率/%

100.0

98.21

97.85

97.12

96.87

96.24

 

(3)研究来那度胺的免疫调节作用

将HepG2细胞与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来那度胺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________

①单独培养的HepG2细胞        ②单独培养的淋巴细胞    ③混合培养的HepG2细胞与淋巴细胞    ④加入等量的DMSO        ⑤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凋亡率统计结果如下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浓度/μmol·L-3

凋亡率/%

对照组

3

1

13.4

10

29.3

15

55.3

 

(4)探究来那度胺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

①已知IL-2、TNF-α是T细胞产生的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研究人员利用模型鼠进行实验,测定了小鼠IL-2、TNF-α的表达量,结果如下表。

来那度胺剂量/mg·kg-1

IL-2

TNF-α

0

14.12

11.25

5

18.31

16.54

10

24.32

20.23

15

31.54

27.50

 

②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者分别测定了①实验中两种细胞表面的PD-1/PD-L1表达量,结果如下图。

综合上述实验,推测来那度胺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述研究以及对PD-1/PD-L1信号通路的了解,请你为治行癌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分裂旺盛的动物细胞阻断在G1/S期交界处,更换培养液使其恢复分裂能力,从而使所有细胞的分裂同步化,之后每隔2h取样一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DN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DNA合成抑制剂或秋水仙素使分裂阻断在G1/S交界处

B. 据图判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2h

C. 细胞中DNA含量加倍的同时,染色体数量也会加倍

D. 据图判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

 

查看答案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 某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在竞争中失去原有竞争优势

B.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

C. 大型肉食动物通过捕食至少可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10%

D. 该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会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

 

查看答案

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效率较低的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乳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下列关于糖酵解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既可在有氧,也可在无氧条件下发生

B. 有氧条件下该过程能产生ATP,无氧条件下不能

C. 该过程仅产生少量ATP,丙酮酸中还贮存大量的能量

D. 可通过抑制 GAPDH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粗提取DNA和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均需用乙醇

B. 在添加尿素的固体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微生物均能分解尿素

C. 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需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D. 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