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B. “F1(Dd)测交的产生子代为 (Dd∶dd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C. “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D. “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

 

A 【解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几组不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错误; B、“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dd=1∶1)”属于推理内容,正确; 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正确; 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甲、乙两种雄性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分裂模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动物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3 个、4 个

B. 甲动物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乙动物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C. 图示两种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 DNA 分子数之比均为 1∶1

D. 图示两种细胞都能在各自的精巢中找到

 

查看答案

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是(   )

A. 男性的红细胞 B. 次级精母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 D. 精细胞

 

查看答案

下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对此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正在进行DNA复制

B. 曲线BC段完成了着丝粒分裂

C. 曲线DE段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现象

D. 曲线FG段细胞内的着丝粒数目和体细胞一致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粒在后期Ⅰ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 数目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配对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末期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