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节律时钟(由若干蛋白质组分构成)调控装置的发现者...

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节律时钟(由若干蛋白质组分构成)调控装置的发现者。植物的节律时钟控制很多生理过程,如向性生长和光合作用等。

(1)研究显示:向日葵幼苗白天表现出向光性,但在夜间却能重新转向东方。在单侧光下,向日葵幼苗表现出向光性,植物向光性除与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还可能与___________(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为了揭示向日葵幼苗夜间重新转向东方的机理,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设:①环境昼夜交替引起该现象(外因);②植物自身存在昼长和夜长均恒定的生物时钟(内因)。下列实验设计有助于区分上述两种假设的是___________。(多选)

A.在温度不同的暗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B.在装有全天候定向光照的温室内观察是否出现节律性转向

C.在若干个光照强度不同的温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D.在夏至(昼长夜短)和秋分(昼夜等长)夜间分别测定大田幼苗顶芽转向速率

(2)为了探究节律时钟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构建了TOC和ZTL两种拟南芥突变株(两者的节律时钟周期分别为20和28小时,昼夜时长为1︰1),并测定两者在不同条件下(T20和T28)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其中T20和T28表示室内控制光照/黑暗循环周期分别为20和28小时(光照与黑暗时长为1︰1)。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植物的干重能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科学家在研究中比较了两种突变株的干重。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观测指标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

②据图分析实验数据,植物干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控制动物节律有关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

 

(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抑制物质 B D 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和氧气释放量 当拟南芥体内的节律时钟和外界的光照/黑暗循环周期相吻合时,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较高,这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增加植物的干重 下丘脑 【解析】 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由于在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素进行了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的一侧促进生长快,所以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有研究证明,植物的向光性还可能和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有关。据图分析影响植株干重的外界因素除了CO2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外,还有昼夜时长。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拟南芥体内的节律时钟和外界的光照/黑暗循环周期相吻合时,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较高,这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增加植物的干重。 (1)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不均衡所出现的现象,除了与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外,还可能与(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为了揭示向日葵幼苗夜间重新转向东方的机理,区分上述两种假设,可在装有全天候定向光照的温室内观察是否出现节律性转向,如果出现节律性转向,则说明是内因导致的向光性;若在夏至(昼长夜短)和秋分(昼夜等长)夜间分别测定大田幼苗顶芽转向速率,二者的转向速率不同,则说明是外因导致的向光性,故B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2)①植物的干重能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观测指标除了比较干重外,还可以采用CO2吸收量和O2释放量来表示。②据图分析实验数据,T20组在室内控制光照/黑暗循环周期在20小时的情况下,植物体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干重量均高于T28组,而在室内控制光照/黑暗循环周期在28小时的情况下,植物体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干重量均高于T20组,说明当拟南芥体内的节律时钟和外界的光照/黑暗循环周期相吻合时,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较高,这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增加植物的干重。 (3)动物体中的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如同自动洗衣机的设定程序。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严格有序进行。在细胞质中细胞周期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蛋白浓度越高,激酶活性越高,细胞周期蛋白及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激酶被激活帮助细胞通过这些检验点。如周期蛋白1与激酶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酶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2与激酶2结合形成复合物SPF后,激酶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下图显示了上述调控过程中MPF和周期蛋白的活性浓度变化规律。

注:M表示分裂期,G1表示DNA合成前期,表示DNA合成期,G2表示DNA合成后期。

(1)周期蛋白1的增加除了能够促进细胞内发生“染色质螺旋化”的变化外,还能促进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周期蛋白为___________(填“周期蛋白1”或“周期蛋白2”),若使更多细胞阻滞在G2/M检验点,根据题干信息,可采取什么措施? _____

(3)若将G2和M期细胞融合,则G2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______(填“提前”或“延后”或“不变”),为什么?

 

查看答案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

(2)某人带着一只母鸡和15千克玉米流落在一个除有饮用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的荒岛上,他选择了先吃鸡再吃玉米的策略,结果在荒岛上存活了30天后得到了援助。如果选择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的策略,存活时间不会超过20天。选择后一种策略存活时间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土壤放在60℃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而不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以这四只果蝇为材料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取两只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 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 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D. 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查看答案

光裸的岩地上长出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衣阶段形成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不会使岩石分解

B. 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分解者的功能强

C. 森林阶段的群落中不能找到地衣、苔藓,但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

D. 人类在弃耕农田的活动会改变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速度和方向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不需要设置蒸馏水培养的对照组

B. “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需设置蒸馏水培养的对照组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需设置蒸馏水培养的对照组

D. “同时验证H2O2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实验需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