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 7 天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④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其中正确的操作有()

A. 1 项 B. 2 项 C. 3 项 D. 4 项

 

C 【解析】 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进行前后对照,①正确;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②错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③错误;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④正确;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⑤正确。因此,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①④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细胞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如图表示一个计数室(1mm×1mm×0.1mm)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 培养初期由于种内斗争激烈,酵母菌数量增长缓慢

C.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寻找菌体数量适中的小方格计数

D. 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为上右图所示,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为 6×106 个/ml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 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 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D. 对蛋白质纯度鉴定的方法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查看答案

下列不是应用基因工程方法的一项是()

A. 能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B. 洗衣粉中的酶制剂

C. 抗棉铃虫的抗虫棉 D. 青霉素高产菌株

 

查看答案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由于S型菌中含控制荚膜多糖合成的基因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其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能合成荚膜多糖,结果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荚膜是生物膜的一种,其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B. 肺炎双球菌无染色体,因此上述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 有无夹膜是肺炎双球菌的一种性状

D. 上述实验可证明多糖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查看答案

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的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B. 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 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D. 凝胶色谱法分离脲酶时,与比它分子量小的蛋白质相比,脲酶在凝胶柱中移动更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