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 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
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核心)的数量特征,根据种群密度预测种群未来变化趋势
C. 一片草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细菌构成一个群落
D. 群落的水平结构中,不同种群在同一地段的分布常呈镶嵌分布
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B. 某些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这个数量特征
C. 当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其数量就会减少
D. 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
课题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开始时,利用调节螺旋将U型管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后,关闭三通活栓。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
装置 |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
甲 | 酵母菌培养液1mL | 适量的NaOH溶液 | ① |
乙 | ② | ③ |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
_________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若装置中的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那么甲装置U型管右管液面将__________,乙装置U型管右管液面将__________。
(3)图2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______,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的起点,其对应的O2浓度是______。
(4)在氧气浓度为J前,限制呼吸作用CO2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5)图2中EL=LH,则说明氧气浓度为H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_______________相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可以用于呼吸作用。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①表示________阶段,该阶段是在___________部位进行的,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该阶段为下一阶段提供了_________,确保下一阶段的进行。
(2)②过程在___________部位进行,若光照强度不变,但是突然增加环境中的CO2的浓度,则最先加强的是②过程中的____________生理过程。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_________,C5的含量将________。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__。
(4)某同学对小麦种子萌发进行研究发现,小麦种子在萌发时放出CO2量比消耗的O2量高,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的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属于自养生物,例如__________(举一例)。它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物质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其结构式中,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物质转化为C物质的过程,释放出的E2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体内ATP与ADP的含量很少,但是人体对ATP的需求量很大,请问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
(4)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填“α”“β”或“γ”)位上。
(5)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填“α”“β”或“γ”)位上。
(6)GTP是细胞中的另一种直接能源物质,其与ATP结构基本相同,GTP结构式可简写为G—P~P~P,GTP中G代表_____(鸟嘌呤/鸟苷/鸟嘌呤核糖核苷酸)。GTP除了可以提供能量外,也可以作为细胞内合成RNA分子的原料来源之一,GTP需丢失____个Pi后方可参与RNA的合成。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从牡丹中提取出一种酶,为了探究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是葡萄糖还是蔗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动手设计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据如图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若两只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葡萄糖;
②若两只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蔗糖。
(2)通过上述实验,确定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为蔗糖,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大致的实验操作步骤排序是:______。
①加入蔗糖;②加入该酶;③水浴在最适温度下;④控制不同的pH;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3)若该酶活性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将某试管的pH由c调整为b,则该试管中的颜色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该酶置于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酶,请在如图中表示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的变化曲线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