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试管1、4可以构成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以及所加剂量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C. 试管4中的反应速率比试管3中的快,是因为酶比FeCl3提供更多的活化能
D. 如果将四支试管都放在90℃水浴中,试管4内的反应速率仍为最快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Ta、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B. 图乙中,Tb时麦芽糖积累量最大,说明酶的活性最大
C. 图甲中,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D. 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于图甲中的TO
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顺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 若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D. 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某同学探究温度、pH、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绘制出如下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A点时酶活性很低,因此酶促反应速率也很低
B. 图2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因此酶活性较低
C. 图3中,将相关因素从G点调至H点,酶促反应速率不能升至最高
D. 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是底物浓度、pH、温度
下图为某同学所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解释酶的高效性
B. 图中A的元素组成一定含有C、H、O、N
C. 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D. 人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合成酶,因此不可能发生图示生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