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下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
B. 酶B的催化效率高于酶A
C. 人体内酶B不可能在的胃液发挥作用
D. 人体内酶A与酶B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
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 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 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f点都将下移
D. 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 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 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D. “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则K+能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渗透作用
“获得细胞蛋白质详图”是2005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分辨率的分子图像。这些通道是负责钾离子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是继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成果后,又一个关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
A. 免疫功能 B. 识别功能
C.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 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