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 人处于寒冷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 从 30℃进入 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D. 从 30℃进入 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可以达到新的平衡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①②③
B. ①中的液体可进入到②中
C. 若②内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③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D. 水分子只能由②进入③,不能由③返回到②
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淋巴因子③DNA聚合酶④神经递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的利用率。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
(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____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________(填“正放”或“倒置”)
(5)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7)若用水葫芦来去除该污染物,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肠胃炎、手足口病分别是由细菌、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含量和病毒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关的问题: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分别取0.1 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三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____。
(4)已知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现提供足量的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具塞试管,应如何判断待检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