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AA和aa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交配产生F2,则有关F1与F2的成熟植株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宽叶有茸毛类型分别占1/2和3/8
B. 都有9种基因型
C. 有茸毛与无茸毛比分别为2:1和2:3
D. 高产抗病类型分别占1/3和1/10
某种植物的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若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
A. 3:1 B. 5:1 C. 5:3 D. 11:1
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16%的貂皮肤粗糙(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 制),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 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 1/49 B. 2/49 C. 4/49 D. 9/49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将A、B、C、D、E、F、G七颗植株进行交配实验,所得结果如下表。从理论上说.子代高茎豌豆植株中高茎纯合子的所占的比例为( )

A. 10% B. 25% C. 50% D. 66%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具有淡化色素的作用。现用两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色∶粉色∶白色=3∶6∶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传递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用于人工杂交的两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aabb
C. 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一定会出现红色∶白色=3∶1
D. BB和Bb淡化色素的程度不同,BB个体表现为白色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 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