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所示为培养抗虫棉的流程图,其中“Bt”代表Bt基因,“KmR”代表卡那霉素抗...

如图所示为培养抗虫棉的流程图,其中“Bt”代表Bt基因,“KmR”代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需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②过程常使用钙离子处理农杆菌的目的是________,该过程使用含________的培养基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2)③过程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T-DNA进入棉花细胞并整合到________上。

(3)经④⑤⑥过程培育出试管苗的原理是________

(4)从个体水平检验该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________。与普通棉相比,种植该转基因棉的优点是________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使农杆菌处于感受态以便其吸收重组质粒 卡那霉素 染色体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投放棉铃虫 减少农药的使用,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图,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③表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受体细胞);④表示脱分化,⑤表示再分化,⑥表示将芽培育成试管苗。 (1)图中①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过程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细胞(微生物)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便于重组质粒的导入;重组质粒上的KmR(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因此该过程可以使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目的是让T-DNA进入棉花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3)图中④⑤⑥表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投放棉铃虫,若棉铃虫大量死亡,说明转基因成功;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蛋白质提取、分离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1)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步骤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化和纯度鉴定。

(2)若要从红细胞中提取血红蛋白,则要对获得的红细胞进行洗涤、_________和分离血红蛋白溶液、____________,才能获得含杂质较少的血红蛋白溶液。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环节,试管溶液明显分为四层,我们保留其中的第________层(自上而下计算)。溶液特征是__________(颜色等)。

(4)通过__________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经__________方法(使用最多的)进行纯度鉴定。

 

查看答案

麦粉蛾野生型复眼为棕褐色,大量培养野生型麦粉蛾时出现了少量突变型的红色复眼雌、雄麦粉蛾,以下是对麦粉蛾眼色的遗传方式所做的研究:

1)用上述野生型麦粉蛾和突变型麦粉蛾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麦粉蛾成虫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F1与突变型亲本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2雌、雄麦粉蛾成虫中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11,根据以上结果推理分析可知麦粉蛾眼色由_______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随机交配,F2麦粉蛾成虫眼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2)有人在重复(1)中实验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F1麦粉蛾幼虫、成虫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正交(F1为父本)所得F2雌、雄麦粉蛾幼虫与成虫中均表现为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11,而反交(F1为母本)所得F2雌、雄幼虫均为棕褐色,发育为成虫后才表现为雌、雄麦粉蛾均为棕褐色复眼:红色复眼=11。由此推测麦粉蛾眼色受到质基因控制,你是否同意该观点?__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农业生产中,果农经常将采后的水果用CaCl2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储藏。为了研究其作用,某同学将刚采下的苹果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质量分数为2%的CaCl2溶液浸泡30分钟。在储藏过程中,定期测定两组乙烯生成量和乙烯合成调控基因(ERF)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

(2)图1的实验结果表明,用CaCl2溶液处理可____(填“促进”或“延缓”)果实的成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结果分析,ERF基因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查看答案

为探究某品种水稻幼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将水稻幼苗置于多组装置中进行实验(各装置中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并计算出O2的产生量,分别绘制成A、B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值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的。若实验中的每组装置都只能利用一盏瓦数不变的台灯照射,则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光照强度。

(2)光照强度为a时,总光合速率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呼吸速率。

(3)光照强度为b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器中[H]的移动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进行实验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条件不变,则b点、c点分别__________  (左移/右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