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捕获总鸟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 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 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

C. 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 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D 【解析】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保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A正确;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则麻雀大约有=46×42÷6=322只,黄鹂大约有=43×36÷9=172只,B正确;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C正确;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

B. 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

D. 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理想条件下,t小时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 m2t B. m220 C. 2t/20 D. m23t

 

查看答案

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 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查看答案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

A.蜘蛛捕食      B.昆虫交尾      C.孔雀开屏      D.蜜蜂舞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