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经济作物栽培中使用的赤霉素(GA3)大多是来自于赤霉素(属于真菌)进行发酵工程的产品。为提高发酵过程中赤霉素的产量,研究人员对发酵工艺开展了优化研究。请回答问题:


(1)赤霉菌属于______(填“病毒”“原核”或“真核”)生物。下表是在不同发酵温度下经过190小时(h)发酵后测得的赤霉菌菌丝得丝率(每消耗1g还原糖所产菌丝干重)。
温度(℃) | 25 | 28 | 30 | 32 | 35 |
菌丝得丝率(g/lg) | 0.32 | 0.36 | 0.42 | 0.43 | 0.38 |
图1为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赤霉菌产生GA3的速率(每小时、每升菌液汇总的合成产物量)。综合上表和图1结果可知,菌丝得丝率和GA3合成速率的最适温度______(填“相同”或“不同”),GA3合成速率在______条件下相对较高。
(2)研究人员采用分阶段变温调控的发酵工艺后,与恒温发酵相比,GA3的产量明显提高。发酵过程中菌丝干重、残糖浓度及GA3浓度的变化如图2.发酵过程中残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3)菌丝产量、GA3合成速率以及维持高水平GA3产出率的时间共同决定了GA3的最终产量。
要获得较高的菌丝得丝率和GA3合成速率需要不断调整温度,根据图2所示,发酵过程前、中、后期采用的温度不同。前期采用30~32℃较高温度,适合______;中期采用28~30℃,有利于快速提高______;而在后期则采用28℃维持较长时间,有利于延长赤霉菌______的时间,以达到研究人员的目的。
为了证实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研究者用黄瓜幼苗快速生长的下胚轴切段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多细胞植物体的伸长生长是细胞______的结果。
(2)如图一所示,研究者通过冰冻融化去除下胚轴切段细胞中的原生质体,成为“切段Y”,实际上“切段Y”仅保留了细胞中的______。
(3)根据图二、图三提示,该实验对“切段Y”研究时进行的分组和处理情况是:
①先将Y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然后进行的处理是:______。
②取两个相同烧杯(甲、乙),分别装入______。
③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加入______。
在两小时内,各组多次同时用位置传感器测定______,计算所有切段Y增加的平均长度,绘制成图二、图三曲线。
(4)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5)在实验证实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酸生长假说”;生长素与植物细胞的______结合,通过信号转导促进质子泵活化,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排到细胞壁,使细胞壁环境酸化,组成细胞壁的多糖链被破坏而变得松弛柔软,细胞壁的重要成分______的丝松开,细胞的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细胞因体积延长而增长。
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1)当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上升时,既可直接作用于胰岛,也可使下丘脑的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从而促使胰岛B细胞______,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转化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_。由此可知,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是______的结果。
(2)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糖尿病的两种致病原因:①______;②______。
(3)据研究,高糖引起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科研人员欲探索红景天苷和胰岛素对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选择新生大鼠的海马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取细胞悬液分为五组,各组均为1mL,加入细胞培养板中,加入完全培养基并定期更换。实验结果如表。
组 别 | 海马神经元凋亡率% | |
1 | 正常对照组 | 12.17 |
2 | 高糖组 | 20.64 |
3 | 胰岛素组 | 10.42 |
4 | 红景天苷组 | 13.08 |
5 | 红景天苷和胰岛素联合使用组 | 7.42 |
①在表中各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葡萄糖,创造高糖环境的组别是______。
②进行细胞计数时,每组需在显微镜下选取10个视野,至少计数500个细胞,且实验重复3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避免______,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
③根据各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人体的大脑皮层中有使人产生尿意并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脊髓灰质中有能调节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的低级中输,完成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体直接完成“排尿”反映的排尿中枢位于______(填“大脑”“小脑”或“脊髓”)中,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排尿属于不受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但正常健康的成年人可以适当“憋尿”,环境适当时才去排尿,若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角度分析“憋尿”的实例,说明______。
(2)当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受到尿液压力刺激产生冲动,冲动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在c处,b神经元末梢将兴奋传递给a神经元要借助______方可完成,它能与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发生______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兴奋)。
(3)正常成年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便能受到意识支配完成排尿过程。请据图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健康成年人尿意的产生及排尿过程:当膀胱充盈时,______。
(4)某成年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虽能产生尿意,但却出现“尿失禁”(排尿不受控制),推测其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__(填字母)部位。
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与黑色素合成有关的疾病,该病患者的白化症状可表现在虹膜、毛发及皮肤。如图为黑色素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可知,黑素体是一个具膜的结构,其膜的来源主要是______。黑色素中的酪氨酸酶等能催化黑色素的生成。请写出细胞中控制酪氨酸酶合成、加工,最终进入黑素体过程的完整示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必要时,箭头上及文字下方应有明确标注说明):______→黑素体。
(2)在分析某个近亲婚配家庭的该病遗传系谱时发现,一个患病女孩的双亲正常,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遗传。
(3)遗传学家对OCA的类型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如表:
类型 | 染色体 | 原因 | 性状 |
OCA1 | 11号 | 酪氨酸酶基因突变 | 虹膜、毛发、皮肤均呈现白色 |
OCA2 | 15号 | P基因突变 |
①OCA1有突变类型A型和B型之分,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特点。A型患者毛发均呈白色,B型患者症状略轻,说明突变基因编码的酪氨酸酶的活性在______型患者的黑色素细胞中相对较强些。
②P蛋白(由P基因控制合成)缺乏的黑色素细胞中黑素体pH值异常,但酪氨酸酶含量正常,推测OCA2患病原因是:黑素体内的pH变化导致______。
(4)在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形成要经历几个关键步骤:
苯丙氨酸
酪氨酸
黑色素
综合前面提供的信息,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酶A是由P基因控制合成的
B.酶A和酶B都与黑色素合成有关
C.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
D.OCA的产生是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结果
野生型果蝇为灰身、长翅。灰身基因(A)突变后出现黑身表型,长翅基因(B)突变后出现残翅表型。已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灰身长翅(P1)与黑身残翅(P2)两种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根据这两对基因的DNA序列分别设计一对PCR引物,对杂交实验一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见图1.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一与相关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推测两对等位基因应该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P1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2)由图1的PCR结果可以推测:果蝇B→b的突变是由于B基因内碱基对的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所致。
(3)若对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再进行PCR扩增,亲本及亲本型子代扩增结果见图2.请将新组合表型果蝇的扩增条带图绘在图2中的横线上。______
(4)分析杂交实验二后代中出现4中表现型,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F1出现的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推测产生此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5)取杂交实验二中的P1卵巢制成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减一分裂前期的卵母细胞,发现其中的一些染色体有联会和______现象,而取P2精巢切片观察同一时期的精母细胞却通常观察不到此现象,因为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