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的黑毛和褐毛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全身被毛和条状无毛(身体背部至腹部出现条状无毛区域)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让黑色条状无毛雌性乳牛与黑色全身被毛雄性乳牛多次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请回答:

(1)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两对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____。
(2)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黑色条状无毛乳牛的基因型是____。
(3)F1黑色全身被毛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有____种,出现黑色全身被毛雌乳牛的概率是____。
(4)为获得更多黑色条状无毛乳牛,应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的乳牛杂交,它们杂交后代出现黑色条状无毛乳牛的概率是____。
南通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较的实验,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
(实验材料)阳生植物:美洲合欢、月季;阴生植物:喜荫花、沿阶草。
(叶绿素含量测定原理)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不同(如图1),叶绿素a、叶绿素b在红光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是665nm、649nm。
(主要实验步骤及结果)
步骤1取四种材料的新鲜叶片、剪碎(避开主叶脉),各取O.lg碎叶片分别置于4支20mL的比色管中,加入15mL萃取液(丙酮酒精=1:1),避光浸泡24h,获得色素提取液。
步骤2用分光光度计在665nm和649nm波长下分别测定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并根据吸光值计算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2。

(1)步骤1中,萃取液的作用是____;“避光”的原因是____;浸泡足够长时间(24h)的目的是____。
(2)据图1可知,叶绿素a、叶绿素b在蓝紫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值比红光区高,但不选择蓝紫光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测定色素吸光值.其原因是____。
(3)据实验结果可知,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较____,结合图1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
(4)若对月季进行适当遮光处理,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会____,以适应弱光环境。
(5)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时,采用“剪碎→研磨→过滤”的方法获取色素提取液,会导致色素提取不充分,其原因是____。
心肌细胞不能增殖,ARC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细胞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小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如图)。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会产生过多的miR-223,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请回答:

(1)过程①的原料是_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过程②的场所是______。
(2)若某HRCR中含有n个碱基。则其中有______个磷酸二酯键。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这是因为其碱基数目少,特异性______,更容易与HRCR结合。与ARC基因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
(3)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会导致过程②因______的缺失而受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其依据是______。
拟柱胞藻是一种水华蓝藻,其色素分布于光合片层上。拟柱胞藻优先利用水体中的C02,也能利用水体中的HC03-(胞外碳酸酐酶催化HC03-分解为C02)。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CO2驯化培养拟柱胞藻,20天后依次获得藻种1、2、3。测定藻种1、2、3胞外碳酸酐酶活力并探究不同浓度NaHC03溶液对藻种1、2、3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拟柱胞藻细胞产生02的场所是____,产生02来自于____(过程)。
(2)经过20天的驯化培养,藻种1、2、3中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
(3)据图1分析,在低浓度C02水体中,拟柱胞藻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____。
(4)图2中,B点净光合速率比A点高的原因是____;A点之前藻种1、2、3净光合速率相等的原因是____。
网传“酵素能够减肥、美颜”,某同学搜索“水果酵素”相关知识得到下面的信息。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酵素概念)①酵素本义是酶的别称;②《酵素产品分类导则》中将酵素定义为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的产品。
(水果酵素制作)①把水果小块和水按比例放入容器,密封,注意容器内留下20%空间;②置于阴凉处6个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酵素”。
A. 在酵素制作时容器内留下20%空间有防止发酵液溢出造成杂菌污染的作用
B. 发酵装置在阴凉处放置时,需要间隔一定时间放气,后期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C. 由于水果酵素富含蛋白酶、脂肪酶,因此酵素被人体吸收后具有减肥功能
D. “酵素”中多种有益微生物、氨基酸、维生素等,是发挥功能的有效成分
通过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
B. 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解旋酶、Taq酶等
C. 第3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 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