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②...

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②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试管苗,获得正常纯合植株

③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植株

④ 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⑤ 马铃薯的脱毒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D 【解析】 试题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试管苗,获得正常纯合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因为已经是幼苗了,故②没用到;①属于植物组织培养;③基因工程做出的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④细胞工程做出的是杂种细胞,从细胞到个体需要该技术;⑤马铃薯脱毒选用的材料是幼嫩的茎尖或根尖细胞,也需要该技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并顺利移植到7名患者体内。这种技术为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从患者的膀胱上取下一小块活细胞样本,将其中的肌肉细胞和膀胱上皮细胞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皿中培养。在培养之前,需用________处理以分散细胞,分散的细胞在培养皿中的培养过程属于________培养,此时细胞保持了____________

(2)约一周后将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放在由胶原质制成的“支架”上继续培养,再过7周左右,原先的数万个细胞已经繁殖到15亿个左右,布满“支架”,膀胱上皮在内肌肉在外,形成“新膀胱”。在无菌无毒、一定的营养以及适宜的_________条件下细胞数目大量增加;由这些细胞再形成肌肉和膀胱上皮的过程中要经过________

(3)医生将“新膀胱”移植到患者膀胱的上面,这样新器官会继续生长并与老器官“重组”取代老器官中丧失功能的部分。“新膀胱”移植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查看答案

森林生态系统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以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林窗会影响食虫鸟类和食果类的分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林窗的出现对该处阳生植物的生存有利,原因是______

(2)在垂直方向上,食虫鸟和食果鸟在林窗区和非林窗区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特点主要是由鸟类的___________决定的。

(3)为了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通常采取的调查方法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通过______(答出三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查看答案

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分泌的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健康成年狗、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

(2)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实验组。

②给三组狗注射__________,然后定时测定三组狗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推测测定值最可能会逐渐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

③四天后分别给甲、乙、丙3组狗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甲、乙、丙3组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5天后分别测定三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3)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丙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

 

查看答案

拟南芥为十字花科、自花授粉的植物,由于其具有基因组小、繁殖快等特点,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首选材料。研究者发现在野生型拟南芥中出现一株花期明显提前的植株并命名为“早花”,为研究其早花性状,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

(1)研究者将该“早花”与野生型的杂交,子代表现型统计如下表所示,据实验结果可判断该早花性状的产生属于____________变异且“早花”为_____性状。

(2)来自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的一个隐性突变体A3(aa)表现型与此“早花”极为相似(该“早花”突变基因用B/b表示)。

①已知A3的突变基因a位于2号染色体上(如图1所示),该“早花”基因B/b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有几种情况?请试着在图2中标注出纯合品系中基因A/a和B/b的可能位置关系。

______

②为判断基因A/a与基因B/b的位置关系,研究者用_____________杂交,若子一代表现为____________ ,则A3的突变基因a与该“早花”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由此推测该“早花”性状由基因A突变所致。若为乙中突变,则子一代表现为____________ ,则A3的突变基因a与该“早花”的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一定遵循的是___________定律。

 

查看答案

图1表示某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①〜④对应其中各时期,其中①〜③为分裂间期,箭头表示细胞周期的方向,h表示小时。图2表示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a〜e表示染色体的不同形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④时期发生的染色体变化顺序为______________(用图2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图2中染色体周期性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2)与小肠上皮细胞不同的是,该动物骨髓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④时期时长为1.9h。上述两种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其_____________(填“小肠”或“骨髓”)上皮细胞更合适。

(3)某人患有21三体综合征,请用坐标图形式画出其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内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曲线。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