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 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 图3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25 kg
D. 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
图甲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若显示两个条带说明此人是杂合子)。用该方法对该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具体位置见图乙。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4号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性
B. 若10号与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病孩的概率为1/4
C. 10号的基因型可能与3号或4号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关
D. 据图乙可知,3号、4号、8号、9号和13号都为显性纯合子
图是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简图,其中GLUT2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Na+/K+ATPase是钠钾ATP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高效的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B. 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有催化、运输、信息交流和密封细胞间隙的作用
C. 葡萄糖通过 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 Na+/K+ATPase也存在神经元细胞膜上,参与了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
B. S型肺炎双球菌导致人体患肺炎时,是其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 囊性纤维病的发病机理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 导致肺结核病的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所以只需要通过细胞免疫便可清除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其细胞核清晰可见
B. 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将所用台灯的灯管涂成红色,可以缩短小圆形叶片上浮的时间
C. 将14C标记的大肠杆菌在12C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证明其进行半保留复制
D. 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作目的基因,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的完整性,启动子能与_______特异性结合驱动转录开始。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______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