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

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与碱基A配对,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分子加热后得到5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可能是 (  )

A. A B. T C. G D. C

 

C 【解析】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 3、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 设突变的正常碱基为P,该碱基突变后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与碱基A配对,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A—BU,该DNA分子经过第二次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上对应位置的碱基为A—BU、A-T,水解形成的单链类型为图示中的前面三种情况。后面的两种单链类型说明亲代DNA经过两次复制后的另两个DNA分子上的碱基对为C-G,由于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突变为BU,故最左面的单链为突变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最右面的链为亲代DNA分子的另一条模板链,根据最下面碱基为C,可知对应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应该为G,即鸟嘌呤,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若在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和的56%,在其中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20%和30%,那么在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   )

A. 34%、14% B. 22%、30% C. 22%、28% D. 24%、26%

 

查看答案

下列生物学经典实验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A. 恩格尔曼用极细光束照射黑暗环境中的水绵,得出了光合作用释放O2的场所是叶绿体

B. 艾弗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

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科学家利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分别对人和鼠细胞膜表面蛋白质进行标记、培养观察,证明了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⑤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原核细胞发生③过程存在多起点复制

C. ①过程进行时,DNA的双链要解开,需破坏氢键

D. 过程①⑤在进行时有水生成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RNA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反密码子

B.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使发生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改变,翻译也不受影响

C. 一个终止密码子既可以终止翻译,又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

D. 真核生物的tRNA和mRNA相互识别过程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

 

查看答案

起始密码子在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起始密码子AUG、GUG分别编码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既不是甲硫氨酸,也不是缬氨酸,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组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单体中没有甲硫氨酸和缬氨酸

B. mRNA与核糖体结合前去除了最前端的部分碱基序列

C. 肽链形成后的加工过程中去除了最前端的部分氨基酸

D. mRNA起始密码所在位置的碱基在翻译前发生了替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