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回答下列问题: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的真菌,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1...

回答下列问题: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的真菌,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1)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各种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至少写两个),并进行______________灭菌。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物理状态来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3)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时需倒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酵母菌的扩大培养过程中,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台盼蓝染液(体积忽略不计)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0.1mm3)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________________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___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4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温度、pH、氧气、无菌等 高压蒸汽(湿热)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固体 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 无 80 【解析】 培养基常含有的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培养基需要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还需要合理的温度、pH、渗透压等,对培养基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2)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3)平板导致是为了避免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台盼蓝只能把死细胞染上颜色,活细胞无色。设5个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是n,则25个中方格中的数目为n/5×25,计数板的体积为0.1mm3,1ml=103 mm3,另外培养液稀释了1000倍,故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应该为n/5×25÷0.1×103 ×1000=4109个,计算得n=80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食物以及这些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_________________。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共同的流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鄱阳湖相比, 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该湖中存在某一条食物链,那么能量在两种相邻的生物间的传递效率一定在10%-20%之间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种鹦鹉中羽毛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生成,显性基因B指导蓝色素的生成,黄色素和蓝色素共存时羽毛显示为绿色,无色素是显示为白色。一只绿色的鹦鹉和一只黄色的鹦鹉杂交后,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2:4:13:4.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杂交的绿色鹦鹉和黄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杂交后代的结果能否说明这两对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F1中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随机交配得F2,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鹦鹉另一对相对性状无尾(M)对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鹦鹉杂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化小鹦鹉,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少量的胰岛素,孵化的鹦鹉表现为无尾性状。无尾性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只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请你写出探究的思路(不要求写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涉及的是单个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事实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查看答案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一是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图二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a线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________Mv;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__________传导(填双向或单向),兴奋在图二反射弧中传导_____(填双向或单向)。

(2)图二中的1表示___________,该结构由__________(细胞器)形成。

(3)假如图二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此时突触后膜电位___________(填有或无)变化;这也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查看答案

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植物光合日变化曲线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单峰型,另一种为双峰型,即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果树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受温度、光照、水分等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品种、叶龄、叶位、光合色素等自身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大多数果树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种猕猴桃净光合作用(Pn)与测定时间的关系曲线,大约8:00以前净光合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

(2)研究发现,果树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大多呈双峰型,叶片的光合能力的强弱与叶龄有密切关系。图2表示叶龄与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展叶初期,叶片结构发育不全,导致叶的________,且叶肉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导致Pn较低。由图2推测,当叶龄高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究叶龄高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B.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C.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 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