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 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 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 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研究者将某动物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记为Mc),研究细胞癌变后的代谢水平变化。

(1)实验一:研究者测定了M及Mc的葡萄糖摄取量,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癌细胞比正常细胞需要的葡萄糖_____(多/少)。M诱变为Mc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研究者将一种作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抑制剂加入到M和Mc细胞的培养液中,与不加该抑制剂的M和Mc细胞相比,计算获得图2所示数据。结果说明___________细胞对该抑制剂更为敏感。由于该抑制剂抑制____________阶段,为确定癌变细胞的呼吸方式,研究者测定了乳酸在细胞培养液中的含量,发现Mc组的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可确定细胞癌变后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癌细胞发生这一代谢变化的原因,研究者测定了M和Mc中某种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mRNA用于指导相应蛋白质的合成)的量,结果见图3,这说明癌细胞通过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量来提高葡萄糖摄取量。
(4)图4是该生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则bc段的形成说明细胞进入___________时期。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大蒜为材料进行一些生物学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甲同学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旺盛时期的9点左右、14点左右、24点左右取样制片观察,视野中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大蒜用清水培养生根,选取生长良好的根尖若干,均分为10组,分别用浓度为0.05、0.10、0.20、0.30mol·L-1的NaCl溶液各处理24h、48h,并设置_______为对照组。在上午10点左右取材,用卡诺氏液固定、保存。
②取①固定保存的根尖材料用95%乙醇冲洗,然后制作装片,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镜检计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注: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数/总细胞数)。
实验结果说明: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____________有关,其抑制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相关曲线与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细胞处于________期,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条。
(3)图2中的________细胞对应图1中的CD段。
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取材部位是________。提取色素时,需在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二氧化硅、碳酸钙。用________方法分离色素。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最佳取材部位是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该实验需要进行______次显微观察.
(3)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最佳取材部位是____________,用_______溶液进行染色。
如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的几种数量关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d种情况
B. b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C. a时期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数加倍
D. c时期一定有新的细胞壁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