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 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 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D. 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反之则是负反馈。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甲、乙、丙三者间的食物联系是乙→丙→甲
C. 图1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图2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D. 乙一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最可能是草本植物
研究者以北美东部25个不同大小的湖泊为调查对象,统计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食物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及生态系统单位体积的生产力(同化有机物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 大湖泊的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强
B. 食物链的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大小无关
C. 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
D. 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支持更多营养级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 ( )

A. 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B. 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C. 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 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 )

A.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 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D.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其具有多种功能。ABA通过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以增强植物抗寒性的功能已经研究证实。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取若干生长状况良好的水稻幼苗作为材料进行了两次实验处理,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进行了第一次常温下48小时的预处理,进行完第二次处理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第二次处理是将幼苗放入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B. 用10-5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高
C. 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合成的脱落酸会增多
D. 据图分析脱落酸增强抗寒性的功能具有两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