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分解成______

(2)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四类,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培养基乙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

(3)纯化菌株时,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

 

纤维素 葡萄糖 氮源和无机盐 不能 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没有琼脂) 不能 培养基中无纤维素粉 ①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解析】 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内切酶作用于无定型的纤维素区域,使纤维素断裂成片段;外切酶又叫纤维二糖水解酶,它可以作用于纤维素的结晶区或小片段纤维素,从糖链末端开始切掉两个葡萄糖分子,产生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1)纤维素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2)根据表格分析,培养基甲中没有琼脂,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因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应该用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乙中没有纤维素粉,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3)根据提供信息分析,平板划线法接种过程中,第一区的所有划线都长满了菌,第二区除了一条以外都是合格的,说明导致该条划线没有菌的原因不是接种环烫死了菌种,而是因为该条线的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某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据表推测,这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营养结构为______(用表中字母及箭头表示),E的杀虫剂含量m的范围是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3: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倍。

(3)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填序号),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

(4)若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发现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等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Bb使红色淡化.科研人员利用该植物的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一所示。研究发现A控制正常酶1的合成,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图2,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图二推测,酶1氨基酸序列a、b两处的突变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其中b处最可能是发生碱基对的______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失活酶1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____________

(2)第1组和第2组白花个体基因型分别为______。第2组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种。

(3)第2组中利用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培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4)第2组中用秋水仙素处理F2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该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胰岛素在细胞内合成后借助囊泡进行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其一是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其二是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分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均为1.5g/L)

甲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

乙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____________

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组检测无胰岛素,乙组检测有胰岛素,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____________分泌途径;

②若甲、乙两组检测结果一致,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____________分泌途径;

③若甲组检测到较少胰岛素,乙组检测到较多胰岛素,则说明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乙。图甲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装置乙中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细胞结构,①~⑤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④代表______,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中a产生的③进入b中利用,需跨过______层生物膜(不考虑③出细胞再进细胞);

(2)有同学认为乙实验不够严谨,作了两处修改。

Ⅰ.在光源和广口瓶之间放上盛满水的透明玻璃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排除环境因素导致的有色液滴的移动,应设置对照实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科研人员对一池塘内鲤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E是第一次调查结果,F、G、H是后续若干次调查中的三次调查结果。m1与m3的比值为1:2。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E点该池塘内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较快

B. EF段捕捞适量的鲤鱼,有利于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C. 去除部分其他鱼类,鲤鱼的K值不会大于m3

D. 该池塘内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在E点前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