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水盐平衡的调节只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比产热量少

抗体、抗生素和溶菌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和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A 【解析】①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液不是内环境,①错误;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错误;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激素调节,③错误;④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体温维持平衡,④错误;⑤抗体和溶菌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抗生素不是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⑤错误;⑥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最终抗原抗体复合物由吞噬细胞消化处理,⑥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表示大鼠的正常体温。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

C.大鼠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D.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查看答案

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据图可知(    )

A. 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通过图中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⑤来实现

C. 饭后3~4小时,机体通过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维持血糖平衡

D. 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

下图1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图2是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婴儿的c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c兴奋, e不一定兴奋

B. 图1中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只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 若图2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D. B侧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人体稳态的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下丘脑对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态都有调节作用

B. 正常人发高烧时,失水多于失盐,这时其渴觉中枢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

C. 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D. 水分的平衡、无机盐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都与人体皮肤有关

 

查看答案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关于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