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进行应激反应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进行应激反应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小陈用针尖扎了小李一下,小李无意识地作出了反应,此时,小李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此电位的形成是____________造成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____________结构,在该结构中传递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产生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垂体,经垂体分泌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引起人体内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增多,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同时,体温调节中枢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____________(填两种腺体),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增加产热。

(3)下图中若要通过刺激位点M和N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特点,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负内正 钠离子内流 突触 神经递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肾上腺和甲状腺 刺激M点,测量N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N点,测量M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位置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解析】 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小李受刺激后,刺激部位产生兴奋,神经纤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状态是外负内正。在神经元之间是依靠突触完成信息的传递,其传递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由于在突触上,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突触上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只能单向传递。 (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进一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和甲状腺,使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 (3)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刺激M点,测量N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N点,测量M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位置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如图甲为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图解。在特殊情况下,机体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乙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正常人体中,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乙中的Y激素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甲状腺的活动________(填加强减弱)。由图甲推测,TH的受体在_______________,其直接调节的是________过程,最终导致产热增加。

2)据图乙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TH激素和Y激素的分泌量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代谢速率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属于__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

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和火山喷发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分别经过不同时间后形成了新的群落类型,其演替过程分别是

A. 初生演替,初生演替    B.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C. 次生演替,初生演替    D.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结构和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

C. ③中的氧浓度 < C液氧浓度

D. 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

植物在受伤时会释放系统素(一种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

B. 内含20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C. 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D. 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 刺激D,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D. 把某药物放在C,刺激E,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