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可以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该激素通过血液运送至全身
C.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
D. 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中枢
人体调节呼吸、身体平衡、视觉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 脑干 脑干 脑干
B. 脑干 小脑 大脑皮层
C.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D. 下丘脑 下丘脑 下丘脑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
B.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一定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C. S区受损伤的患者不会讲话,也听不懂别人讲话
D.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激素可影响其脑的发育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的血浆中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 HCO3-、HPO4 2-对血液中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C.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 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D. 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回流入血浆的量相等
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
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初捕 | 32 | 32 | 12 | 20 |
重捕 | 32 | 4 | 16 | 16 |
①这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高∕低)。
③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__。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一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 图二中 A﹑B 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② t2 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③ 在 t1 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型。
④ 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K ,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