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

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

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2

20

重捕

32

4

16

16

 

①这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高∕低)。

③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__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一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 图二中 A﹑B 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② t2 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③ 在 t1 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型。

④ 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K ,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水平。

 

标志重捕法 128 高 7:9 B 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增长 K/2 【解析】 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2、据图一分析,t0-t1种群增长速率增加,t1-t2群增长速率减小为0,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二中A表示J型曲线,B表示S型曲线。 (1)①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②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2÷4÷2=128只/hm2.再捕的田鼠中已经被捕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 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12+16)÷(20+16)=7:9。 (2)①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刚开始食物、空间充裕,种群数量增长,但由于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曲线,即B图。 ②t2时,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③t1时种群数量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④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所以此时捕捞有利于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在生产中,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在农业生产上,通过控制2,4-D的浓度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图中表示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甲或乙)。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②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2)科学研究发现2,4-D对植物的芽和根的生长有影响作用。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2,4-D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B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每隔一定时间,____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_激素。

 

查看答案

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显现,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查看答案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做亲本,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将A_bb的玉米植株自交,子代中AAbb与Aabb的比是 ______________

(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得到Ab个体。与 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⑤⑥育种方式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⑥的育种方式是用__________处理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与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比较,过程④育种方式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的平均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0只

C. 第5年至第9年,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D. 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