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进行了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
A. ①②③④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②③④⑥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年龄组成,可预示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 丁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 对种群密度定期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乙烯利催熟凤梨,可以使凤梨有计划地成批上市
B. 2,4-D、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具有两重性的作用特点
C. 黄瓜开花期遭遇大雨,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减少损失
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育中的果实产生的生长素可促进种子的发育
B.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
D. 达尔文在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发现了生长素
艾滋病在泰州呈现低流行态势,感染者中男性超八成。今年1-9月,我市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08例,死亡17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不会感染艾滋病
B.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发现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
C. 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免疫能力会逐渐丧失
D. 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