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可扩大生物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C. 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D. 有氧呼吸酶全部分布于线粒体中,有利于提高有氧呼吸的速率

 

D 【解析】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可扩大生物膜面积,为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提供附着位点,A正确;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B正确;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C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因此与其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 ①④⑤③②    B. ②③①④⑤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

为研究肝癌致病机理,科研工作者利用下图所示的差异杂交法和基因工程获取相关癌基因以作进一步研究。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 1 中,A 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_ 酶,D 过程需要回收___________ (填“未杂交”或“杂交分子”)的含 32P 的 cDNA 单链,继而通过人工合成,获得___________, 并用其构建基因文库。

(2)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基因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其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挥功能作用的第一 步是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则需用_______________ 方 法,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 2 为改造后的目的基因。图 3 为两种质粒,其中 Ampr 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 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 为蓝色显色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使底物 X-Gal 呈蓝色。EcoRⅠ(0.7Kb)、NotⅠ(1.2Kb)等为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之间的距离(1kb=1000 个碱基对)。

①图 3 中能作为载体的最理想的质粒是___________(填“X”或“Y”),用选定的质粒与图 2 的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

②若用 EcoRⅠ完全酶切上述①中获得的重组质粒,并进行电泳观察,可出现四种长度不同的片段,其长度分别为 1.7kb、5.3kb、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为构建某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lacZ 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 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图中甲﹣﹣戊 DNA 片段只注 明了黏性末端处的碱基种类,其它碱基的种类未作注明.

 

(1)若酶 M 特异性识别的 DNA 碱基序列是,则酶 N 特异性识别的 DNA 碱基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是将所有片段混合在一起,用___________酶拼接可得到不同的重组 DNA.

(3)如果只考虑 2 个片段的组合,那么甲、乙、丁三个片段中能够形成环状 DNA 的片段组合 是_____

A.甲和乙  B.甲和甲    C.甲和丁    D.乙和乙    E.乙和丁     F.丁和丁

(4)为了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应在培养基中额外加入______________培养 一段时间,挑选出___________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原来质粒中,限制酶 M 和 N 的酶切位点 应该位于___________

A.M 位于青霉素抗性基因中,N 位于 lacZ 基因中

B.N 位于青霉素抗性基因中,M 位于 lacZ 基因中

C.M 和 N 都位于青霉素抗性基因中

D.M 和 N 都位于 lacZ 基因中

(5)上述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菌中表达,其原因是不同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科学家将番茄(2N)和马铃薯(4N)利用如图技术得到“番茄—马铃薯”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 a、b 所选用的酶为_________。其中过程②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其中过程④相当于_____过程,与⑤培养条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此过程需在_____条件下培养。

(3)试管苗的根细胞没有叶绿素,而叶肉细胞具有叶绿素,这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诱导 f 中植株生根的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④过程_________(填 “高”或“低”);最终获得的“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倍体植株。

(5)该技术的最显著优势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新植株的过程,请回答:

 

(1)农杆菌的 Ti 质粒分布在细菌细胞的___________中,图中 A 表示 Ti 质粒上的___________,且 A 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在___________ 上。Ti 质粒上必须含有___________ ,以便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目的基因。

(2)C→D 过程,需要使用_____处理,使 D 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 这种细胞称为_____

(3)在植物中,一些分化的细胞,经过有关___________的诱导,脱分化为具有___________ 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又可以再分化出幼根和芽,形成完成的小植株。在此培养过程中,要求无菌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