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低温抑制染色...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 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

D. 若低温处理根尖时间过短,可能难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D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错误;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少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C错误;低温诱导根尖时间过短,不能很好地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所以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一个双链DNA分子(15N标记)中某基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

A. DNA的特异性是由四种碱基的数量比例决定的

B. D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①和②处的化学键

C.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的值为1.5

D. 将该DNA置于不含15N的环境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8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哺乳动物(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若①有基因A,则④一定有基因a

D. 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百合(2n=24)的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未复制就均分到子细胞中    B. 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C. 着丝点未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D. 两个子细胞中各含有6对染色体

 

查看答案

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B. 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C.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查看答案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后,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组实验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部分含有32P

B. 若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低

C. 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D. 该实验说明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